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讨神经质人格对青少年应激与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采用自评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618名在校高中生进行了首次测查,随后每隔3个月对被试的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测查,追踪时间为期一年,结果发现:与低神经质青少年相比,随着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升高,高神经质青少年的抑郁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增长速度更快。结论:神经质人格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应激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民办高校8111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的大一新生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对、抑郁、偏执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女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总体学生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儿童对立违抗症状评估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儿童愤怒管理量表。结果发现:(1)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2)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3)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4)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具体来说,当AD水平较高时,亲子虐待对ODD症状的影响更大;但愤怒应对(AC)和愤怒抑制(AI)对中介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4.
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4,27(5):1100-1102
本研究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SCL-90中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占学生人数的25.33%,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父母的文化和职业等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和心理控制感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心理内控倾向者相比,心理倾向于外在控制的人正性情感少,负性情感多,精神症状多,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  相似文献   
35.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发现:郑州大学知识女性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总分和其余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郑州大学知识女性心理健康优于一般人群,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维护和提高郑州大学知识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6.
为探索成为自雇佣者与离开工作岗位后,高龄、女性、未婚与农村员工4类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抑郁症状增量变化,研究借助计分模型,使用2010~2014年CFPS数据分析两事件与抑郁症状增量的关系,检验年龄、性别、婚姻经历与生活所在地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般员工成为自雇佣者后抑郁症状增量下降,离开工作岗位后抑郁症状增量增加;细化至高风险群体,高龄与农村员工成为自雇佣者后,女性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后,抑郁症状增量下降。表明职业转换后,常见抑郁症状高风险群体抑郁症状恶化趋势能够减缓。  相似文献   
37.
陈琳  莫雷  郑允佳 《心理科学》2013,36(2):356-363
通过对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尝试性的提出了类别学习的双机制理论。三个实验分别考察:当样例特征随机呈现时;定义特征固定呈现在样例首位时;以及刺激材料为知觉图形材料时,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都发现:在类别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支持类别学习同时存在联结学习机制和认知学习机制的双机制观点。  相似文献   
38.
癌症疼痛与心身症状,应对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疼痛,是癌症最可怕的结果之一,癌症疼痛十分普遍,据报告约75%的晚期癌症病人经历疼痛[1]。疼痛能引起生理和心理困扰,从而对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2]。本研究试图探讨伴有疼痛的癌症病人与无疼痛的癌症病人在心身症状、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并进一步...  相似文献   
39.
抑郁症状学生的认知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力平 《心理科学》1999,22(2):171-173
1引言情绪和认知的相互关系问题,从70年代末开始受到心理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心理学工作者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情绪的发生、发展,并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型[1]。另一方面,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诸如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等人...  相似文献   
40.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