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与艾滋病患者交往意愿调查问卷,通过测量获得对艾滋病患者有较高交往意愿的防艾宣传者100名,并随机抽取其中30名作为实验被试,完成了两组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普通正性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负性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低于艾滋病与一般消极性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正性词相联时的反应时;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正性人际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负性人际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与艾滋病和负性人际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正性人际词相联时的反应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各类传染病患者的内隐交往意愿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对于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而言,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消极厌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2.
转变医学思维模式看朊病毒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病毒是一种特殊的传染性病原体,与普遍意义上的病原体不同的是,它不合生命最基本的遗传物质核酸,可引起多种传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库鲁病、牛海绵状脑病等.必须转变固有的医学思维模式来看待朊病毒之谜,并从哲学角度探讨了朊病毒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以未病先防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主要辟疫思想及方法的回顾与思考,探讨了其对今天传染病预防的参考价值.认识到在当代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借鉴中国古代医学的思想与实践之精粹或许可为当代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另辟新径,以期能对现代传染病的预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4.
病毒吸附、穿入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年来一直是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治疗选择的靶点.对病毒入胞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病毒的致病性,而且有助于抗病毒新药的开发和疫苗的研制.列举有关实例说明:病毒入胞机制是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病毒入胞机制研究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45.
重建现代医学模式中的传染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下SARS流行为例,考察了传染病概念的演变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突发性传染病流行事件的多维影响,指出将传染病防治归结为生物医学模式,把慢性病防治隶属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片面的,提出现代社会的传染病防治策略也必须建构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6.
对我国目前病毒性疫苗的研发战略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公众基本卫生保健措施的实施情况,在病毒性疫苗的开发研究中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向预防性病毒疫苗的研发倾斜;对于抗病毒药物开发的投入,主要应由制药厂商承担;在疫苗的研制中重点保证常见传染病的传统疫苗的研制,新疫苗的研发重点应放在那些传统疫苗不能奏效及传统疫苗的改造上,而对于病毒基本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及新出现的病毒性传染病疫苗的研究仅对国家顶尖级实验室给予资助,以便及时应对由新发现病毒所造成的重大疫情及国际上在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同时,应根据国情尽快制定和完善疫苗研发、生产、使用的质量标准及立法,以保证疫苗生产厂商的权益。  相似文献   
47.
对传染病再度肆虐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一些经典的传染病在逐渐减少或得到控制,但是部分巳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大量出现,仍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这是传染病的具有传染性、暴发性和流行性等特征决定的,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8.
传染病管理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RS暴发结束以来,人们在流行病学、临床上、疾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等诸多方面进行总结、反思、探索和研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转变和进步,表现在:(1)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建设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法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保证,同时从国家到地方都把公共卫生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2)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反应、处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2],表现在SARS后出现的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灵敏、各方联动、反应迅速、效果显著;(3)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诸如新发和再现传染病意识、预警水平和处理能力明显提高,一方面继续保持对SARS重现的高度警惕,同时跟踪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新趋势和特点,临床上对各种传染病早期识别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4)加强了国际间合作,分享信息和联合攻关,提高了对传染病认识和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9.
环境污染与新的病毒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5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医学界通力围剿,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消失在非洲的索马里.危害人类至少3000年,历史上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最终被收藏在俄罗斯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液氮中.人们庆幸人类首度成功使一种传染病绝迹,一些科学家乐观地预言:传染病的历史将被改写,病毒将不再是人类生命的威胁.然而时隔不到30年,2003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4个月内迅速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最终使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最早发现这种疾病的中国将其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SARS.2004年SARS才让人们惊魂未定,在亚洲、加拿大又发生了"禽流感",仅越南和泰国的患者为256人,48人死亡.  相似文献   
50.
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流行趋势透视传染病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洲大规模禽流感暴发流行过后和我国各地密切监视SARS可能的复燃情况下,非洲三国家暴发脑膜炎球菌病(流脑)[1,2].2004年1月到3月21日,非洲布基纳法索2783例流脑,527例死亡(病死率18.9%)[1].此间,我国安徽也有流脑局限性流行.对此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于2004年4月6日发布紧急疫情公告,对中国公民前往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发出旅行提示,同时出台紧急措施,防止流脑传人我国.这些说明:(1)在SARS后我国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反应更加迅速、全面.(2)回顾人类流脑发生历史和引起的人类疾病负担,与SAR比较,流脑是一个比SARS更严重的、更持久的全球性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