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为探讨朋友支持与幸福感的关系,并重点关注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该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比较观念量表和朋友支持评价量表对776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朋友支持正向预测大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2)社会比较倾向调节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幸福感的后半段,即相对于高社会比较倾向的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对低社会比较倾向大学生的幸福感促进作用更强。该结果揭示了朋友支持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朋友支持和大学生幸福感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朋友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幸福感,社会支持对间接效应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82.
采用跨期选择任务范式,考察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2)损失情境比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3)获益情境下为自己决策与为他人决策在选择即刻选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损失情境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偏好于选择即刻选项,表明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83.
石晶  崔丽娟戚玮 《心理科学》2021,44(6):1411-1418
集体行动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往研究主要聚焦于弱势群体利己型集体行动,很少有研究考察利他型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双随机设计,通过三个实验探讨积极群际接触与利他型集体行动的中介效应因果模型。实验1采用想象性群际接触范式操纵积极群际接触,发现积极群际接触促进利他型集体行动,系统公正感和群际评价中的热情维度起中介作用。实验2与实验3分别操纵系统公正感和热情,检验中介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证实了积极群际接触-系统公正感、热情-利他型集体行动的因果关系链。  相似文献   
284.
耶和华拉法     
励茂成 《天风》2013,2(2):28-29
2012年6月我突发疾病,徘徊于死亡的临点,医生说这病只有死没有选择,然而我没有绝望,靠耶稣救了我。现在我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做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285.
王艳  蒋晶 《心理学报》2022,54(1):78-90
在日常生活和购物环境中, 混乱无序无处不在。然而, 关于环境无序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却十分有限, 本文试图填补这一不足。具体而言,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环境无序性与多样化寻求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且自我效能威胁和未来偏好不确定感在其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实验, 本文发现无论在真实环境、线下购物环境、工作环境, 还是线上产品陈列情境下, 环境无序性均可提升多样化寻求行为; 无序的环境会对消费者的自我效能产生威胁, 进而增强其对未来产品偏好的不确定性感知, 最终促使其通过增加多样化寻求行为来应对未来可能变化的产品偏好。  相似文献   
286.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 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 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 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 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287.
自2014年来, 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 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 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 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 已涌现大量研究, 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 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相似文献   
288.
吴凌云 《天风》2013,(3):44-46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披露:“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性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9.
曹晖 《哲学研究》2012,(7):121-126
一、视觉形式的发生对视觉形式发生的考察需要以形式的发生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形式的发生历史上存在着多种认识,最典型的是康德的先验说。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科学家对形式的认识,都是以康德的这一理论作为逻辑基点展开的。然而对于视觉形式的发生,目前尚无学者做过系统性的研究。艺术和美学史上较清晰地阐释视觉形式发生的当属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他的著作《秩序感》中所说的"秩序感",也可以称为"形式感"。书中通过哲学心理学方法对视觉艺术中存在的形式和秩序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贡布里希认为:"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  相似文献   
290.
明代由于对佛教采取严格控制的政策,致使佛教的发展大为衰退,特别是佛教义学,基本没有多大的发展。由此,学者们对明代佛教的研究,涉猎较少。最近,台湾学者陈玉女先生的《明代的佛教与社会》的出版(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