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劳里 《佛教文化》1995,(3):12-14
(续上期) 抽象与具象 在美术家面前谈这个题目,有点班门弄斧之感。不过我想说的只是个人通过学佛后对艺术的一点认识,也就不揣浅薄了。 我觉得就画来说都是“抽象”的。因为落到纸上的型象无论如何,也只是用线条。  相似文献   
22.
沉思的女孩     
画家描绘了美丽的少女在沉思,表情忧郁,维妙维肖的表现了多愁善感的少女形象。在白色墙壁的背景前,女孩被画家以唯美的形式给予完美描绘,这是一幅弥漫着音乐与诗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23.
<正>秦保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殷墟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太行中国画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殷都区文联副主席、安阳市政协委员、区人大常委,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河南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近年来,其作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  相似文献   
24.
<正>中国画的艺术创造,在构图方面主要就是散点透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是截然不同的。六朝时期的宗炳和姚最、唐代的王维、北宋的郭熙、南宋的沈括、马远和夏圭,明末的董其昌、清代的王昱等绘画理论家都对构图做了详细的论述。现代山水画家和古代画家一样重视构图,总结出了S型律动、起承转合、开合呼应、三线交叉效应等构图方式。中国画的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亦即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中  相似文献   
25.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26.
乡间山野,安静优美,两位美丽女孩甜美的瞬间,给人一种美好和纯洁的视觉享受,温暖人心。  相似文献   
27.
相关文献可证的唐五代非石窟寺壁画画家计206人,各朝代人数分布并不平衡,表现为五代较多。东晋南北朝时,画家的寺绘以润州、扬州为中心并向西和南两个方向延伸;隋朝以各地画家汇入两京创作为特色;唐代前期两京仍是寺绘中心,安史之乱后随着画家的迁徙,寺绘中心转移至成都;五代成都寺绘最为丰富,但画家壁绘的佛寺数量减少、分布地域缩小。寺绘画家中名家占据了较高比例,这间接体现了寺绘的高品质;名家参与寺绘比例保持在高位,这显示着寺绘在唐五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以己为镜     
一位高度近视的老人自诩为艺术鉴赏专家。一天,他和几位朋友一同去参观博物馆,他把眼镜忘在了家里,无法看清墙上的画作,但这并不妨碍他的高谈阔论。一进展厅,他就开始对不同的画作品头论足。后来,他站在了一幅人物全身画前,开始大肆批评:“这个画框一点儿都不适合这幅画,画里的这个人穿得破破烂烂,实际上,画家挑选这样一个肮脏庸俗的人来画是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相似文献   
29.
王教佺 《天风》2018,(9):49-52
2.与基督教思想的相遇吴渔山是江苏常熟人,常熟城是孔子的门生言子的故乡,虞山麓有言子墓,城内有子游巷,内有言公井,据说井水墨黑(渔山自号墨井道人即由此而来),早年的吴渔山生活、交游也一直以此地为中心。据陈垣先生考,此地明代旧有一座天主教堂,取名归全堂;到了清初乾隆间,名为井福堂。吴渔山的家正是井福堂的西邻~1。吴渔山教名"SimonXavier""自幼领洗""曾两度结婚,五十一岁入耶稣会,五十七岁晋铎"~2。吴渔山虽然自幼领洗,但在41岁前一度与教会疏远,未尝与教中人有往来;而在44岁前.  相似文献   
30.
好作品应该借助美的形式表达美好真实的情感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米勒的画作便是如此。他像中国的陶渊明,有着浓厚的田园情结。他坚持用平等融入的眼光去观察书写农村和农民,有着自发的草根意识。他展示生活的美好也直面生活的残酷,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被粉饰的梦境。虚实的结合、细腻的笔触,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使得米勒的作品含蓄而又令人回味,淳朴简约的气质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