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3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虚云和尚是我国近现代名僧,他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和宗教文化,做出过重大的贡献。至今云山万重之中,都有他播撒的佛光,惠泽人间。 他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号幻游。他的父亲萧玉堂世居湖南湘乡,为梁武之后,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任福建泉州知府。母亲颜氏夫人年逾四十无子,平日礼佛,常祈祷观音大士。一日她梦见一个长须青袍人。  相似文献   
102.
《法音》2014,(3)
正本刊讯3月9日下午,泰国前代僧王颂德·帕菩塔瞻尊者荼毗仪式在曼谷贴西林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四众弟子数十万人出席了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师率领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在泰国佛教委员会副主席周力平夫妇和泰国副僧王帕波玛师提长老陪同下,应邀出席帕菩塔瞻尊者荼毗仪式。  相似文献   
103.
佛教传记文学是佛教在汉地阐扬、发展的重要形式,具体可分为佛陀传记、印土圣贤传记(佛弟子传)、中国僧尼传记及其他类型传记4种类型。笔者提出,对佛教传记文学的属性、研究范畴和佛教传记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在宋代,画学教育同画院教育一样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画家,如李希成、李唐、刘坚、苏汉辰、韩若拙等。其次,画风多元,由于采取考试制度,许多民间优秀画家被录入,使民间风格与院体并存。其三,由于重视培养学生的诗书修养,从而开拓了绘画新境地,更使精密不苟的工笔花鸟画达到精微传神的新高峰,同时也使画院的体制更完备。  相似文献   
105.
李虎群 《法音》2005,(7):28-32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一代高僧,是当时佛教改革运动的中流砥柱。他生长寒门,二岁丧父,五岁母亲改适,遂依外祖母于道庵;于十六岁出家受学,十九岁西方寺阅藏悟得般若玄旨,自此以迄五十九岁圆寂,四十余年间两次赴日,远游欧美,宏化南洋,举凡台贤禅净、法相唯识以及世间诸学,莫不以大悲之心、般若之旨统而摄之,洋洋乎成七百万言,三教九流无不旁涉。近代佛教风雨飘摇,太虚大师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而又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故大师一生以建僧为务。其核心就是他的僧教育思想,有大量的著述[1],…  相似文献   
106.
本刊讯5月21日,北京灵光寺隆重举行全寺圣像开光庆典暨供佛斋僧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根通长老,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张琳、宗家顺、演觉法师、  相似文献   
107.
在中国佛教世俗化的进程中,“替僧”是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精神。目前学界对于这一现象显然还缺少必要的关注,本文即是对这种现象发生、由来及形成过程的一个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108.
元末明初,来自“西天”迦湿弥罗的佛教僧人萨哈拶释哩在中国传法弘道十余年。他去世后,中国弟子智光宗承师说,发扬传承,从而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印度密教特征的佛教教团,即“西天僧”。这个教团以北京地区为中心,与宫廷皇室及宦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位尊崇。其宗教影响也进入到宫廷之中。  相似文献   
109.
李金泽作品     
李金泽 《美与时代》2016,(10):155-155
作品简介:刮画乐趣分享刮画通常用来涂鸦的,在闲暇之余爱上了刮画。它的成本很低,不需要很多时间,也不需要颜料,十几分钟就可以创作出一幅让你感受到意外的视觉效果的作品,同时又获得一些新的灵感。你可以把它装入镜框,装饰你的房间或摆放在你的桌上,也可以送给老师、同学、朋友留个纪念,你会很开心的。  相似文献   
110.
僧肇将认识主体分为人与圣人,二者都有能动的构造观念的能力,他们的差别在于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常人只能认识“相”,而圣人却能认识到“实相”。“相”相当于现象,“实相”相当于本质,它们是一物之两面。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随认识层次的深入可分为三个阶段:主客二分、主客统一、主客同一。在主客同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差别消失了,人达到了“物我俱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