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友良 《孔子研究》2020,(4):114-125
陈庆镛是道咸士人承认的汉学家。因其学术背景、仕宦经历及个人性情,他与道咸学术格局的诸多趋向多有交集和互动,其思想和学术的发展转变是观照道咸学术流变的一面镜子。晚年陈庆镛提出"六经宗许郑,百行学程朱"格言,主张立足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和实证方法,倡议会通汉学、宋学和经世学三种学问,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追求经世致用之学以救济时艰。纵观陈庆镛的学术人生,他以政学会通、汉宋会通、考据经世会通的特点,为复杂多元而又交相为用的道咸学术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2.
张文良 《哲学研究》2023,(10):48-55+128-129
《敦煌秘笈》中的“不知题佛经义记”中频出的“体义”一词构成“体用”概念的重要过渡概念。而这一概念之所以被“体用”概念所取代,与“体一义异”的命题不如“体用相即”命题更适合表达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关。“体相用”概念的直接来源虽然是6世纪前半叶问世的《宝性论》和《金刚仙论》,但自5世纪末开始,佛教文献中出现的“体-功-德”“体-用-义”等三字一组的范畴显示出,中国思想界已经力图超出“体用”二元思维的限制,创立一种三元思维的概念框架来更深刻地界定客体的内在属性和动态机制。“体相用”概念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想和印度佛教这种外来思想交涉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
2014年,在"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期间,国家宗教局面向全国宗教界开展了"发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和广大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的积极响应,在宗教界掀起了"学法守法用法、齐心共筑中国梦"的热潮。从各地报送的征文内容来看,大都紧扣主题,结合各教教义教规和本地实际,阐释了宗教界对"中国梦"的理解和体会,抒发了发挥宗教正能量、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豪情和志向。  相似文献   
94.
95.
清凉怀古     
康照射虎 一六八三年二月,康熙朝台佛事回奕,行至五台县长城岭西,林中跃出一只斑烂猛虎……因援弓射之。 踏着弯曲盘环的山径, 迈着怀古追昔的步履, 在清凉,我把流芳的史实, 打捞、寻觅一‘ 康熙朝台佛事回奕, 乘驾如云,马蹄轻疾。 肩上飘流翠霞, 蹬下横飞紫气。萌动着蓬勃的思绪:恨不能化一柄御箭,向变色的虎豹频频射击……前涌后逐长城岭西,蓦间,林中跃出猛虎一只!血口如盆,吼声震得五峰颇采,尾竖似帝,扬尘戏埃,遮天蔽.地!御手亲挽雕弓,圣马啸啸腾宇!咬!浩气鼓翎羽;呜一一虎应弦克命归西!居人行旅皆作领, “射虎川”圣誉荡天际!僧俗追念千…  相似文献   
96.
在理学的话语体系中,“默识”不仅指默记住所学知识,而更具有体悟、认识的意思,它强调的是认知主体可以通过超越言语的方式来认识理和道,其指向的乃是形上本体,因此理学家很自然地将默识的概念运用于对“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的诠释中。薛瑄重视默识的概念,是因为贯通性与天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薛瑄对默识工夫的重视,可以看出他在工夫论上明显有注重内向体验的倾向。薛瑄对默识概念的使用仍然是继承程朱,他所说的默识并不单纯指默坐澄心、体验未发的工夫,而是兼具内外的默识心通。在薛瑄的工夫论中,默识与体认又是相通的概念,默识主要是心地工夫,体认则更注重身的维度。  相似文献   
97.
更正     
本刊2021年第6期更正信息如下:张俊国的文章补登【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扬·帕托契卡著作的编译与研究”(21CZX045)。冯焕珍的文章题目更正为:《明体达用为苍生——简论冯达文先生的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98.
陈南耀 《天风》1994,(11):38-39
沏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自古以来素有讲究。用粗碗破钵沏泡茶品茗,有失艺术雅观,也乏其味。那么该用什么器皿合用呢? 如果你有杭州产“西湖龙井茶”或太湖的“碧螺春”等名贵香茗。  相似文献   
99.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早在南北朝刘宋时陆修静就已对道教法物做了严格的规定,《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四中的《奉圣仪制章》中就有关于“圣像宝座”、“龙牌”、“龟鹤炉”、“幡”、“盖”等道教法物规范制作的详细记载。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灵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济度物等思想观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宫观建筑、教制、戒律等多方面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0.
儒家始创,理论难以施行。孔子弟子子路甚至感叹“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然而儒家理论原本就有用世基因,经过孔子、孟子、苟子诸儒努力,基因密码出现打开之势,为今后儒道可行、遍行打下基础。本文探讨了儒道突破“不行”、走向可行所解决的问题,敬希对今人解决社会科学理论由书本进入实际操作有一定资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