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2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三的普遍认同,如果单从形式的角度说,其不仅客观反映了人类早期造物的稳定意识,而且透析出人类生命结构中对形式美的感性认识它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造型观念和思维定势还在更深的宇宙哲学层面上验证了三生万物这一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12.
佛言祖语     
玄奘译 《法音》2009,(3):1-1
谓诸恶行,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不应作。云何于一切种不作恶耶?谓由身语意不造众恶故;云何于一切因缘不作恶耶?谓由贪瞋痴所生诸恶,终不造作故;云何于一切处所不作恶耶?谓依有情事处及非有情事处不造众恶故。云何由念正知远离诸欲?谓断事欲及断烦恼欲故。云何断事欲?谓如有一于如来所证正法毗奈耶中,得清净信,了知居家迫迮,犹  相似文献   
213.
《抱朴子》的“生”“命”其实是平实的,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我们现代人赋予的神秘,如在《抱朴子》中,“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命”就不是指的命运之义,也不是后世“性”与“命”对举的“命”。仙,也不是指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仙界”,是指人通过以包括服食金丹为主要手段的各  相似文献   
214.
画家简介:王付银,1979年5月生,河南信阳人。硕士,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彭建祥,1972年4月生,满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副教授。  相似文献   
215.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考,审视"道"、"德"、"生"的基本命题,重新认识生命与生身、生众、生态三个不同层次的关系.反思以近代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为主导的西方伦理学和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失"德"现象,中西方同时需要向有道德的生命价值的回归,而中式生命哲学观或能为现世的道德实践路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16.
儒学语境下的"生命"概念,不同于当代生命伦理学语境下的"生命"概念,而是表现为具有特定内涵的义理系统,其中,"生"可视为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总纲和根本精神。儒家这一"生"之伦理思想与原始的崇"生"观念、上古天命意识以及上古气论,具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对儒家生命伦理精神及其理论渊源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从更原始、更本真的意义上正确解读儒家生命伦理精神,这也是在当代构建真正的儒家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17.
探索死亡凸显效应对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及死亡焦虑的影响。将348名护生整群随机分成3组(死亡凸显、丧失亲密关系和对照),用中文版FATCOD-B量表和中文版T-DAS量表评价不同处理方式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和死亡焦虑水平。研究结果显示3组护生间的临终关怀态度得分和死亡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死亡凸显组(97.97±7.78)分>丧失亲密关系组(97.39±6.99)分>对照组(94.35±5.65)分。死亡焦虑得分死亡凸显组(38.74±5.01)分<丧失亲密关系组(40.01±6.38)分<对照组(42.88±4.61)分。死亡凸显可以加强护生的世界观和亲社会行为,使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更积极,同时降低护生的死亡焦虑。  相似文献   
218.
释本性 《法音》2020,(5):23-25
<正>今天,2020年5月21日。二十年前的今日,赵朴初大德世缘已尽,往生净土。赵朴老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是个著名爱国者、卓越宗教家、杰出佛教徒,堪称"当代维摩诘"。比丘本性,曾蒙赵朴初大德诸多关怀。而今,斯人虽去,恩德长在。念兹在兹,没齿难忘。为此,特撰此文,以为纪念。于佛教中,菩提树是觉悟之树、神圣之树。因为,佛陀是在菩提树下实证戒定慧而明心见性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在原始佛教国家,寺院必需三大圣物具足。这三大元素就是佛陀圣像、圣菩提树与圣舍利塔。  相似文献   
219.
道教辞典     
华颐 《中国道教》1989,(1):60-61
《周易乾凿度》汉代《易纬》八种了一。《通志·艺文略》著录“二卷,郑玄注”。李淑《邯郸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著录卷数及注者并同。《易纬·乾坤凿度》卷上引《太古文目》:“《乾凿度》,圣人顺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也。乾者天也,……乾训健,壮健不息,日行一度;凿者开也,度者路也。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即圣人开辟通向天上的道路,以显明万化的本原。继承《易系辞》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思想,推衍构成完整的天地生成论,认为“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相似文献   
220.
昙鸾(476—542),雁门娄烦(今山西原平)人,北朝五台山高僧。他一生专修净观,弘扬净业,为净土立宗奠定了基础,近代学者推之为净土宗“初祖”。慧远(334—416),也是雁门娄烦人,东晋高僧。他曾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象前集徒结社念佛,共期往生净土,被后代净土门人推之为净土宗始祖。这两位都曾被推为始祖的高僧,生活时代相差一个多世纪,那么,到底谁是净土宗的真正始祖呢?显然,有必要对他们的净土思想进行比较。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