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校园就其内部而言,一定是上下级和谐,班科任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谐校园就其外部而言,一定是家校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作为校长,务必要把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建立一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竞争激励机制,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资源、结构整体优化的和谐育人环境,而最为关键的突破口之一应该是校长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懂得如何善待教师、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并且在业务培养、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诸方面创造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以求在朝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让每位教师进发出工作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相似文献   
52.
初冬之暖     
初雪 我所在的小兴安岭,今年的第一场雪算是姗姗来迟了。早起,拉开窗帘,见外面大雪纷飞,乱乱的扑在玻璃上。于是心生欢喜,急急出门。漫天密密麻麻,雪花攒簇而来,触地即融,而那些尚未落尽叶片的树上,则挂了茸茸一层。  相似文献   
53.
杨虎 《现代哲学》2022,(2):153-160
妙有微妙至极、不可思议、圆融无碍等义,观妙即原初生活领悟。妙之究竟义在于圆融无碍,即于一切事情而观其“无分别相”,观“物”即“无”。在如何“观妙”的思想方法问题上,藉由天台佛学“妙”论的启示,引出“绝待”观妙的圆融思想;“圆融”又蕴涵了“相即”,“绝待”之“即”方是“圆即”,这需要通由从“分别心”到“无分别智”的“观法之切转”透显,观法切转无转相。通由圆融存在观法,转出“妙生万物”的思想方向,不舍于物而“即物”以“妙物”,在生活的相续中不断成就个体的自由与事物的自如。  相似文献   
54.
相比于对being问题的反思,学界对becoming的关注则较少,西方形而上学直到尼采和海德格尔才重新审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试图通过追寻这位古希腊哲学家为形而上学重新谋求出路。分析比较赫拉克利特的"生成"思想与《易传》的"生生"思想可知,赫拉克利特的becoming思想仍然受制于巴门尼德being思想,而《易传》的"生生"思想所建构的天地人三才的思维模式以及它对于人自身的思考,是值得西方形而上学认真借鉴的。  相似文献   
55.
在英译《中国经典》中,理雅各曾先后两次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念远不及基督教的标准的问题,其立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孔子在《论语·宪问》章对"以德报怨"的回避及对"以直报怨"的肯定。在此,我们以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于儒家的还报原则的批评为线索,辨析基督教与儒家在"以德报怨"和血属复仇等问题上的不同观念,以及双方对于仇怨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尝试透过德国神学家蒂里希对于"公正"的不同层次的界定,厘清这两大传统在同样以"公平正直(justice)"为根基的前提下,二者的还报原则之所以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郑玄在注释群经时,往往称引谶纬,且常有转"纬"为"说"的现象。后人因误读《礼记正义》所引《郑志》,多信从汉末禁绝谶纬之说,并将其归因为党锢之祸。此说实乃孔颖达、贾公彦等人所创,并无实据。郑玄在遭党锢之祸时未曾噤口不言谶纬之名,在党锢之祸后也没有停用"说"这一指称。据此可证所谓转"纬"为"说"与党锢之祸无关。郑玄十分重视以谶纬解经,将其视为经注之一种,加之汉儒行文过程中指称经注十分随意,故常以"说"代称谶纬。  相似文献   
57.
《易·彖传》说《颐》、《大过》等十二卦时,分别用到"时"、"时义"、"时用"三个概念,此三者内涵实可作为六十四卦卦义之通例。若详绎此《周易》"大时之义",对认识儒学《易》理乃至全部儒学思想体系,意义所关至大。  相似文献   
58.
欧阳竟无的儒佛融摄,是以唯识学为主的纯粹佛教与原始儒学的融合,有别于传统思想中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以宋明理学为主的儒学之辨的融合。同时,他的儒佛融合,带有鲜明的以儒学为佛学应世之学的特色。其方法论是,严格限定儒学和佛学的内容,从而从学理上探讨两者的内在理路的融摄。他批判了以天台华严禅宗净土为主流的中国化佛教,简别了大乘起信论为主的中国佛教经典,重构了内学;他批判了宋明理学为主流的儒家,批判避谈寂灭本体的儒学,也批判了刚刚兴起的新儒学,重构了儒家。进而,他主张以三智三渐次为具体的方法,将儒学和佛学作深入地融合。他的儒佛融合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精英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孙蕾 《学海》2014,(4):165-171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法国民事诉讼法中特有的制度,为德日国家所无。究其原因乃是因为既判力理论在上述国家存在差异。我国为遏制所谓的"虚假诉讼"现象而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该制度。要使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一定的制度空间,则应当使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既判力相脱离,同时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大致的分类,并结合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来重新型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空间,以理清其与再审之诉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60.
明光 《天风》1998,(8):22-23
这一期的“专题讨论”继续“传道人的灵修生活”这一话题。以下刊出的文章从不同方面发表了作者个人的体会或经验。可供参考。必须指出,今天我们提出加强传道人的灵修是基于这些考虑:一、合理安排事务,让传道人把精力放到传好道,牧好羊上来。促进教会健全的管理体制的建立;二、不安于现状,不为人们今天能拥入教堂而自足,如传道人不提高自己,人们的离去是必然的;三、传道人的灵修是要从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得力,得享安息;四、传道人只有充实自己,才能冷静面对时代的各项挑战,作好时代工人。盼《天风》这次专题的刊出能引起各地同工同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