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卫中亮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2):40-43,39
现代社会中,电视广告最有影响力和优越性。为了更好地发挥广告宣传的效果,无论是广告主,还是电视台(或频道),都应认真研究电视广告的节目安排策略,从广告主方面来说,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功能、目标市场等情况,选择电视台(或频道)和最佳时间段;从电视台(或频道)方面来说,应在认真分析电视广告所宣传产品的基础上。自觉地、主动地寻找电视广告节目安排的最佳时机,并向广告主提出节目安排的建议,以保证电视广告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82.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前提下,辨证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83.
治病如用兵,治疗皮肤病亦一样.临床实践中,许多皮肤科医生忽略了皮肤病的病机治疗,导致了起效慢、疗效差、病程迁延的结果.皮肤病的治疗应包括病因治疗、病机治疗、症状治疗、支持辅助治疗,四者缺一不可、协同互补;应用中可根据疾病矛盾的转化,分清先后主次,灵活调整组合,即运筹帷幄,辨证施治,辨病、辨症、辨药、辨方,"以正合取奇胜",以求取得最快、最好、最稳定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4.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85.
“五一”长假,得以有空回家看望老父。饭后闲聊之时,父亲问起我的工作近况。我略显自豪地告诉他:这一学年,已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了5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并且因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6.
脾虚机理研究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脾虚”和“经络”称为中医的国家级难题大概并不为过。因为它们都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 ,也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由部级课题升格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八五”前期尚无结论 ,到中期才被破译 ,提出新说。破译工作在既未耗费国家投资、也无大队人马参与、未经任何动物试验的情况下 ,是靠辩证唯物论思想指导 ,通过文献整理和疫史发现来完成的。1 立项前后对“脾虚”认识仅从“75 - 6 4 - 0 1- 0 1”这组编号 ,人们就能看出“脾虚证候发生机理研究”在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中的位置。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牵头 …  相似文献   
87.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对《五十二病方·痿入中者》中"■■然"解释为"形容火焰炽烈",此解释不妥,值得商榷。今从文字训诂学和中医药学两方面来分别进行论证,认为"■■然"当训释为"火焰缓而小貌"。  相似文献   
88.
方以智的生死哲学是晚节的内在支撑,其代表性观点是生死为正余关系,生与死如同春夏秋与冬,且可相互轮转。由生出发,经过无生(死亡)的超越,再返回尽此生。国破家亡后,方以智历诸患难、久经生死考验,逐渐由被动承受转为积极担当,并将这些经历与考验转化为打开儒学死亡视域与锤炼生生仁体的资源。方以智将佛教能医治诸病的药树思想引入儒学,其形成及发展有梧州、南京、新城三个阶段,其代表性观点分别为:引西方药树为奇兵(以佛援儒)、死是大恩人(以佛教的超越精神解决生死问题)、病药俱忘还说药(重返儒学之着实)。方以智晚年驻锡青原山,荆(佛)杏(儒)双修,伏藏隐忍,在明亡的寒冬中“炼药开炉(冬雷破雪)”,以余求正,启动生死转化的生生之几,并淬砺为中国文化托孤之志,这可视为药树思想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方以智药树思想的哲学特色是“应病予药”,其要点有:承认病与药的普遍性;根据病症,辩证用药,善用奇药;擅长运用作为三教共同基础的公因之药,以及公因与反因的轮转。方以智以疗教救学为使命:通过佛道为儒学寻找应对危机的方案;佛道亦可借鉴吸收儒学尊生的入世精神,推动世俗化进程,由此实现“三教互救”基础上的三教合一。  相似文献   
89.
如意 《法音》2007,(1):43-45
四川尼众佛学院风雨垂泪,草木含悲,苍天不悯,痛失恩师!虽然恩师圆寂已经过了“七七”,但作为她的亲传弟子,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全体师僧,仍然沉浸在绵绵无尽的追思之中。恩师对佛教的不朽贡献,淡薄名利的高尚道德,严谨的治学精神,堂堂的大丈夫气概,平易简单的生活习惯,慈悲宽厚的胸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法财。尽管恩师有许多头衔和称号,当代第一比丘尼、著名佛学家、佛教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史学者等等,但恩师留在我们心中的光辉形象却永远是——恩师和慈母。一、作为一名尼僧,恩师对当代佛教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恩师曾说:“粉笔生…  相似文献   
90.
听音辨病,始于上古,《黄帝内经》,记述最详。然自此以降,未有确解,两千年来,已成绝响。究其原因,或谓玄妙难解而失传,或谓操作无法而不继,或以为无用而遭弃;臆测种种,不一而足。高也陶先生胆识过人,立志破解,广泛涉猎,殚精竭虑,以传奇经历,终获顿悟;有论文发表[1],有专著出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