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15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论证大自然及其非人存在物的内在尺度和内在价值,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实现了价值范式由主观工具价值论向客观内在价值论的转换;通过论证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统摄个体生命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以及人类整体环境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实现了环境整体主义转向.客观内在价值论并不否认人的主观价值的存在,环境整体主义也不排斥而是包容了人类利益和个体利益,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价值范式的生态转向,通过强调道德的关系性和整体性而赋予了伦理道德以涵容更广的生态性.  相似文献   
99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的体育活动亦发生了重大的转向,体育走生态化之路已成为当代体育的发展趋势.生态体育的发展,必将实现人类体育活动的生态化价值转向,引导着现代体育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生态伦理价值取向,以自身特有的方式表达、传播和弘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93.
郑玮琦  刘烨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711-1722
“自我动”和“时间动”在时空隐喻中常被用来表征时间的运动方式, 代表了人们理解个体与时间相对运动的不同视角。大量研究已证实这两种时间运动视角存在心理现实性。人们对时间运动视角的选择受到空间运动经验、情绪、语言与文化、个体差异等具身因素的影响, 反映了时空隐喻理解中视角选择的灵活性。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语言与思维、情感、运动经验等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994.
肖安平 《天风》2017,(11):37-39
在今年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时候,笔者特别感念著名的德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他在16世纪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宗教改革主张和神学思想,不仅对新教的建立,而且对今天教会及其神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贡献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专科生心理健康、入学动机及适应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科生入学动机由兴趣、报负水平和价值观决定,并体现出了较高的功利性和现实性。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校园化与良性校园生态的营建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6.
《管子》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适度”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管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道德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99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党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党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求、认知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98.
王岩 《哲学研究》2022,(5):5-14+128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内涵。人类只有将关于生态价值的理性考量纳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之境,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生态正义既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镜鉴超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弘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表征。深刻把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共权力与生态权利、生态权益与生态责任、美丽中国与绿色家园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等7省市24所中学3879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水平,呈现“负加速模式”,即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新增风险因素对受欺凌的影响越来越小;(2)心理弹性对受欺凌的保护作用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而削弱,呈现“保护-反应”的调节子模型。研究结果为开展针对性地干预受欺凌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是概念表征的核心加工过程。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语言因素(语言类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和情境因素(知觉情境:空间知觉情境和语义知觉情境)对具体概念加工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实验1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探讨了第二语言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以及第二语言中的仿真和第一语言中的仿真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第二语言加工中依然存在感知运动仿真, 但是第一语言的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优势。实验2采用语义相关判断范式及其变式, 通过2个分实验分别探讨了个体加工概念时空间知觉信息和语义知觉信息对于概念表征过程中感知运动仿真的影响。研究发现, 无论是在较弱的空间信息知觉条件下还是在较浅的语义信息知觉条件下, 具体概念加工过程中都产生了感知运动仿真。本研究的发现弥补了知觉符号理论未对第二语言中的感知运动仿真提出针对性预测的不足, 表明感知运动仿真具有一定的跨语言稳定性。同时, 具体概念加工中的感知运动仿真不受空间信息和语义信息的调节, 这表明感知运动仿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化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