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康志杰 《天风》2011,(12):26-28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在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斗争中,有一批爱国的中国基督徒参与其中。他们为什么投入这场革命运动?革命与信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2.
言语想象不仅在大脑预处理机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还是目前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热点。与正常言语产生过程相比,言语想象的理论模型、激活脑区、神经传导路径等均与其有较多相似之处。而言语障碍群体的言语想象、想象有意义的词语和句子时的脑神经机制与正常言语产生存在差异。鉴于人类言语系统的复杂性,言语想象的神经机制研究还面临一系列挑战,未来研究可在言语想象质量评价工具及神经解码范式、脑控制回路、激活通路、言语障碍群体的言语想象机制、词语和句子想象的脑神经信号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为有效提高脑机接口的识别率提供依据,为言语障碍群体的沟通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3.
社交焦虑者在情绪加工和社会意图理解方面均可能存在异常,以负向认知偏差为代表,但目前尚缺乏针对社交焦虑的情绪与社会意图理解共性机制的研究和临床预测模型。本项目计划综合运用行为实验、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计算建模,基于情绪识别与社会意图推理的生物运动范式,并结合面部表情识别任务,系统考察社交焦虑者在情绪加工和社会意图加工中的负向认知偏差机制,并构建社交焦虑症状的预测模型,检验精神疾病背后的多维数据关联,以及多维数据对社交焦虑临床症状的客观分类和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4.
苏峻 《世界哲学》2023,(1):48-56+161
在《形而上学》Θ6的1048b18-35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运动和现实,认为同一项活动不可能既是运动又是“严格意义的现实”。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区分的内涵。通过考察“观看”这一典型例子,可以发现一项活动是运动还是“严格意义的现实”,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视角。从动力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现实都是运动;而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些运动,因其在形式上具有完备性,而成为“严格意义的现实”。因此,“观看”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活动可以同时被称为运动和“严格意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145.
146.
何伏香 《美与时代》2023,(12):98-100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日渐提升,居住环境作为体现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在人们生活质量改善和幸福感提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商品房住宅发展的新阶段,住宅区的良好园林环境成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一个缩影。景观设计师作为主导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重要角色,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承担的重任不言而喻。探讨新时代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融入生态发展理念,结合福州螺洲小镇首开国仕府案例阐述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和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出宜居宜人的高品质居住区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7.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为目的,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理性的产生,所以,真正的生态伦理就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8.
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自然存在物有无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的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的不可公度性,意味着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的形而上学危机。如何摆脱这一危机,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意志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观点为走出这种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统一的思想亦为消解这种对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9.
积极心理学的繁荣与演变——阴阳辩证哲理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心理学探新》2019,(5):406-410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适应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特质、积极主观体验以及实现积极自我和成长的适应性认知和行为的科学。由Seligman(1998)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经过十年繁荣,在三个研究支柱的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支柱积极的关系。由于积极心理学拒绝消极作为其中的范畴,Wong(2011)掀起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转向研究积极-消极的共生关系。并且,引用中国哲学思想,把阴阳之间的辩证互动原则作为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的基础,研究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人类美好幸福生活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0.
数字原住民的相关论述为解释数字技术对个体的影响提供了切入点,数字原住民是指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数字技术互动的经历,不仅会使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质,也会对他们的认知和生理结构产生广泛的影响。生态科技亚系统理论和数字原住民假说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为这些论述提供了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则对其内容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