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7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71.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北美兴起。纵观环境心理学发展脉络,其研究主题随时代发展而发生流变。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心理学家关注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72.
语文美育的课堂艺术化,旨在发掘语文教学中各要素、各环节蕴含的美。通过对课堂艺术化境界的追求,使课堂情理交融、情境陶然,达到美对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673.
雷勇 《美与时代》2013,(5):37-38
传统经济的知识形式是封闭的,知识是单向度地转移和挪用;创意经济的知识形式是开放的,知识是在过程中滋生和传播的。创意经济的知识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社交网络当中,是在互动中生成的,西方称这种创意对话为"差异交流",情感交流在"差异交流"中至关重要。创意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保障良好的创意生态就能够保障这种知识形式,这最终需要诉诸于政府职能和高校职能。  相似文献   
674.
一道教的洞天福地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宜居的宫阙洞府,修仙炼道,过着中国古人长期向往的神仙生活。古代人们曾想象过"仙境"在天上、在海外,最后落实到山清水秀的大地之上,这就促成了洞天福地的产生。从唐代开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说法,几乎遍布全中国,当然这些数字是不能反映全部实际的,随着时间推移,  相似文献   
675.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指的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时候,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减少污染、减小能源消耗、循环使用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等。  相似文献   
676.
侗族被誉为“歌的民族”;侗乡被称为“戏的家乡”;榕江、从江、黎平三县侗寨多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环境幽雅,景色迷人,几乎村村有戏台,寨寨有戏班。侗族人民在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和工艺美术,形成独特的生活习俗,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677.
盖光 《管子学刊》2010,(1):65-71
"太极"是认识和把握宇宙人生之本的一个本体论系统。太极的核心为"生",易学的核心亦为解说及体验生命存在的智慧;太极的"生生"智慧实际也集中体现易学生态智慧。"生生"之本是把握太极之生态本体论的主脉,太极"生生"包蕴的生态智慧由"生化"与"化生"的转换序列成就,借阴阳的生态转换与生命的生成节律展示阴阳交感的生成性智慧以及"象"与"意"的体验性智慧,由生态、生命及美的融合催生"保合大和"的美学智慧。  相似文献   
678.
生态思想或生态美学思想发源很早,西方的古希腊思想家、中国的先秦思想家即有丰富的表述,但现代或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学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亦即现代城市兴起的时期。现代化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679.
人们在研究宗教时,常常忽略了一个自然的维度,因为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他们的信仰有其自然属性.本文通过对孟村的田野考察,笔者认为民间宗教不仅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更是源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只有充分理解了民间宗教的自然属性,才能更清楚地理解宗教既是规范人们道德与行为的行动指南,更是人们解释其生活、自然、祖先以及疾病和苦痛的文化整体性意义.  相似文献   
680.
红河上游的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花腰傣,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花腰傣这一支系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文章结合地域环境的影响分析花腰傣文化中的原始崇拜、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稻作文化,其中体现了新平花腰傣居民与天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这也是新平花腰傣居民的传统生态观,这种利于生态保护的观念对于今天的花腰傣村寨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