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期待,它产生于传统政治等级结构之中,是各种政治主体的抽象综合体,具有道德与政治的双重属性。王朝体制架构下,君子表现出维护王权思想、完善权力结构、整合协调政治秩序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掘君子人格的价值,首先要破解概念转换中的障碍,进而寻找其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契合性,最后要发挥政府公民教育职能以弘扬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02.
作者简介:A.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1929—),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提要: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A.麦金太尔教授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了他走上道德哲学探究道路的心路历程,20世纪不同流派道德哲学理论对他思想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元伦理学、马克思主义、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其次,麦金太尔教授对整个20世纪学院派道德哲学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指出学院派道德哲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麦金太尔教授详细阐述了自己在20世纪道德哲学发展中所坚持的托马斯·阿奎那式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立场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03.
《学海》2018,(4)
草原不仅供养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心灵家园。作为甘肃河西地区的裕固族亦不例外。然而美丽神奇的草原正在不断退化,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退牧还草和禁牧并没能挡住草原退化的步伐,生态保护补偿没有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事实上,表面的生态危机实际上来自深层次的道德危机,牧民朴素的民族道德认知被来势凶猛的农牧业现代化所吞噬,迫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进入全球化市场体系的牺牲者。新时代发展草原,建设美丽草原需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弘扬民族道德的方式应该是从叙事中成就其道德责任,塑造道德特性,通过民族故事、歌曲、宗教和仪式中的叙事推动道德品性的养成,使牧民与草原互融共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04.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重庆等7省市24所中学3879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考察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并探讨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累积生态风险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受欺凌水平,呈现“负加速模式”,即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新增风险因素对受欺凌的影响越来越小;(2)心理弹性对受欺凌的保护作用随着累积生态风险的增加而削弱,呈现“保护-反应”的调节子模型。研究结果为开展针对性地干预受欺凌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05.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建党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科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党重要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以及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重要方略。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求、认知和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06.
王岩 《哲学研究》2022,(5):5-14+128
生态正义是生态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内涵。人类只有将关于生态价值的理性考量纳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正义之境,从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生态正义既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也是对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镜鉴超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弘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表征。深刻把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公共权力与生态权利、生态权益与生态责任、美丽中国与绿色家园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生态正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07.
苏格拉底的幸福主义命题主张"我们所有人都追求幸福"。艾尔文依据"是否承认有无关于幸福和善的其他人类行为目的"来分析这一命题的著名区分,容易导致一种会否认人类行为者统一主体性的人类灵魂和行为分析模式。但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这一命题,即苏格拉底是在主张"我们所有人的所有行为都追求幸福和善"的基础之上探讨构成幸福的不同善是否具有完全可通约性的问题,则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苏格拉底及其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伦理学理论,也能阐明这样的理论对行为者的统一主体性的可能建构。  相似文献   
908.
建构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理论的生态情感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 《道德与文明》2018,(2):102-109
荒野在西方是与内在价值和国家公园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国家公园体系中所强调的荒野保护是以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环境伦理价值观为基础的。这一伦理基础受三大哲学流派的影响: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斯宾诺莎的自然观和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思维模式。中国哲学对情感的强调使之形成了一种注重关系的思维模式,而荒野因为在这一思维模式的框架之外并不具有道德地位。中国建立环境伦理理论不能从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西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出发,而应以生态情感这一核心概念为基础。  相似文献   
909.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召开全国性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会,意义重大。首先,从国家层面,说明国家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其次,从社会层面,生态环境已经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社会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10.
方菲 《道德与文明》2018,(4):148-153
密尔认为行为的道德属性与动机无关,这一观点遭到戴维斯的质疑。密尔批评戴维斯混淆了动机和意图,并断言行为的道德性完全取决于意图。这与对其理论的后果主义解读相抵牾。我们分析了这一断言所处的文本语境,澄清了动机与意图的关系,进而表明,密尔的功利主义最好被理解为一种规则后果主义,这样不仅更加符合其本意,也能更好地容纳道德直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