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0篇
  7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王治河  樊美筠 《世界哲学》2022,(1):5-10+160
旅美学者王治河、樊美筠博士2021年9月9日对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柯布进行访谈。在访谈中,柯布博士强调,虽然西方现代性有许多值得赞扬的成就,但它正在削弱维持人类文明的可能性,正成为"世界的毁灭者"。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深刻的有机过程思维和悠久的天人合一传统这些思想上的优势,在深层次上自觉与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现代性意识形态决裂,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将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在柯布看来,如果中国的学校能够培养出成千上万高素质的后现代农人,那就是对生态文明的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02.

深入探究儿童癌症家庭的经验与困境,对11个儿童癌症家庭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谈话和观察收集研究资料,使用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作为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儿童癌症家庭的整体抗逆力较为脆弱,疾病成为家庭日常运转的中心,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缺少专业协助,社会交往减少,处于社会孤立状态。依据社会生态抗逆力理论模型,提出家庭、经济和社会系统层面的社会生态抗逆力提升路径,指出促进家庭团结,提供专业协助,促进社会交往,营造社会归属感等,都有利于增进儿童癌症家庭抗逆力,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疾病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03.
《世界宗教文化》2021,(4):112-119
萨满教研究有两大误区:一是心理意识范式误区,二是原始主义误区。在北极民族中,人与土地、景观、动物、神灵、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共献祭仪式得以充分体现,其萨满教信仰建立在灵性本体论基础之上。在灵性本体论中,世界并非是二元对立的世界,而是由各种生命关系构成,社会概念包含人类与其他非人类生命存在,因而北极民族形成了尊重自然、生命平等的理念。因此,将传统萨满教智慧与经验应用到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文明重构等社会发展策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604.
《世界宗教文化》2021,(1):10-19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宗教与生态话语逐渐兴起。生态危机与塑造价值观的诸宗教有关联,但决定性因素是资本增殖逻辑与自然环境的公共性和有限性之间的固有矛盾。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国内社会改革、国际关系协调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宗教可以通过社会引导在亲生态的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05.
利用对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数据, 分析老年人健康维护的社会支持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发现老年人所获得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只得到过一项社区卫生服务。近90%老年人参加了医疗保险, 不同年龄、性别、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险相差无几。正式和非正式支持均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和心理健康, 两者各有所重, 彼此不可替代。以生态健康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老年人健康维护的三层支持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06.
和谐生态医学理念,即主张医学应通过调动人体微生态系统和生存环境系统的良性互动、和谐与平衡来防病治病、保健延寿、提高生命质量.以和谐生态医学理念审视、研究护理伦理教育,对护理伦理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新对象、新内容、新方法、新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07.
陆王心学直承《孟子》,以本心为人生之发源。陆象山的立其大、王阳明的致良知皆在尽心知性上立论,由内而外扩充人生的精神宇宙,以使人生充实而有光辉。把内圣践履看作一个精进不已的过程、通过知行并进成就自我是陆王心学的真精神。徐梵澄先生晚年力作《陆  相似文献   
608.
在"经济本体论"思维的支配下,人们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与环境如何才能和谐发展的问题。我们需要破除抽象的经济-伦理-环境观,以伦理的智慧、生态的思维,在共生互动的生态实体中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并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09.
目前,学界普遍将生态文明视为继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实际上这种观点未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在整个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历史定位。对文明的理论和现实分析表明,文明本身蕴含着生态本性,潜在地是生态文明,而生态文明则是文明之本质的真实显现,是文明本身所追求终极目的的彻底达成。因此,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历程中生态文明并不仅仅是一种新文明,还是一种真文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由于不完全合乎文明的本质规定性,因而并不是一种真文明,而是一种前文明。  相似文献   
610.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对其管理并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以与"不确定性"共存为主旨的本土生态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智慧.本文结合档案文本资料与田野调查经验,重构了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作为"知识-实践一信仰"复合体的整体性涵义.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以"风险感知"为中心的"关系性"的知识分类系统和以"流动性"为中心的放牧技术,更是一套以牧民自主决策、互惠合作为基础的富于弹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以"神圣自然"观念为基础的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