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9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张庆  张杰栋  胡思源  刘嘉 《心理学报》2011,43(11):1229-1238
快速探测到环境中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适应性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本研究采用注意捕获范式检验具有生态意义的信息是否能够被注意系统自动化加工。具体而言, 我们考察对负性面孔中的生态意义信息的加工是否受任务和知觉负载的影响。在实验一中, 我们发现负性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在高低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能力没有显著差异, 表明负性面孔在高低负载下都具有加工优先性。为了分离刺激突显性与生态意义二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实验二中, 我们将负性面孔刺激替换为具有突显性但不含有生态信息的颜色块刺激, 发现颜色块在高知觉负载下的注意捕获效应显著低于低负载, 即知觉负载能够显著影响其注意捕获能力, 表明负性面孔在实验一中的效应应归因于其本身携带的生态信息。由此, 本研究展示了具有生态意义的视觉刺激能够得到视觉系统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43.
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个人主义思潮——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权利个人主义主要是感性的,它强调个人获取和占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洛克)以及得到个人安全的权利(霍布斯)。这种个人主义实际上主张权利高于责任,权利优先于责任。道德个人主义主要由康德建立,在康德的笔下,个人上升到了道德人格的层面,他超越了欲望满足阶段,在内心中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法。这种道德法是具有理性精神、获得了独立、能够自主自律的现代人给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个人主义主张责任高于权利,责任优先于权利。在当代中国,权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个人主义"芳踪难觅"。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公民社会。具有公民精神的中国人将同时坚持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并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244.
生态正义何以可能,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和实践缺失,使得它无法、也不可能回答生态正义何以可能。个体或群体中心主义的短视和危害,使得它同样无法、也不可能回答生态正义何以可能。当代的全球化,使整个人类真正成为一个现实的主体性存在,使人类的共同利益获得了现实规定性,提出了当代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生态正义在坚持以人类整体、长远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根本价值尺度的经济活动中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45.
我们时代的问题确乎太多,但无论如何,公民美德都在最突出且难度较大的问题之列。这既有直接可感的或经验层面的现实理由,又有间接的或超验层面的理论理由,还有较具“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理由。公民美德凸显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性急迫课题,实际上也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公民美德问题已然较为严重,此谓之公民美德问题之重。相较于一般公共议题,公民美德显然更为敏感、更为复杂,因之更具争议性,其公共效应也更为复杂久远,此谓之公民美德问题之难。明乎公民美德问题之重之难,实际上也就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并探讨这一论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此当所谓“问题意识”或“以问题为导向”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46.

围生期死亡并未引起医护人员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往往导致失胎或失婴家庭成员陷入严重的创伤叙事闭锁。以生命健康叙事理念为框架,从创伤叙事闭锁之后的两种不同哀伤应对方式,即工具性舒缓和叙事性调节作为出发点,阐述由围生期胎儿死亡造成的哀伤剥夺给失胎和失婴家庭成员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倡导全社会积极创设关于失胎和失婴主题的良好叙事生态,旨在通过妇产科医护人员的叙事照护,引导“天使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再现痛苦历程,并藉由叙事赋能,得到关注、找到归属、重构身份,走出创伤叙事闭锁,开始全新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247.
《天风》1994,(4):29-29
第一条 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外国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国宗教界进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第三条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境内的寺院、  相似文献   
248.
佛教生态哲学的德性论研究是当前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重要趋势,其本身包含多方面内容。心性论是佛教生态德性论的人性论基础,佛教心性染净说对于克服建立在物欲基础上的现代自然主义人性论具有借鉴意义,佛教心性智慧说则能为生态智慧提供人性论基础;佛教"净佛世界"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建立在主体净化身心、度化众生的德性修养实践基础上的;佛教德性论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德体系,佛教美德具有丰富的生态环保意蕴。  相似文献   
249.
采用工作不安全感问卷,对不同企业的223名员工进行调查,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中各维度对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1)在工作执行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上,男女性别差异显著;在工作丧失、人际关系不安全感、群体组织公民行为以及留职意愿这四个维度上,不同企业类型差异显著。(2)工作丧失、工作执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均对留职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群体组织公民行为及个体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50.
宗喀巴的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喀巴在佛教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佛教思想中同样蕴含了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宗喀巴关于动物伦理和环境伦理的思考和解答,构成其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挖掘和梳理宗喀巴所倡导的藏传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加快其与现代生态伦理接轨并实现转化,有助于充分发挥藏传佛教生态伦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