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15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中医整体观有无特色与优势?中医理论是科学的知识产物还是牵强附会臆造的?中医理论是否排除了结构观念?讨论已久,众说不一.但其原则性关系中医的生存发展与消亡.故再论之.  相似文献   
972.
《管子》宏观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是宏观经济思想极为丰富。本文从轻重论、财政收支理论及对外贸的宏观调控等三个方面简单剖析了其宏观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并结合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力图阐明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73.
《艺概》风格论的阴阳辩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海 《周易研究》2004,1(3):73-80
对于<艺概>一书中的辩证精神,学术界一般习惯于用我们所掌握的辩证法去分析,而未注意中国自<易经>而来的辩证精神的特质.本文从成中英教授对中西辩证精神之差异的分析入手,以<艺概>中的风格论为主,对其中的"阴阳辩证法"作了一番讨究,意在指出:<艺概>中的辩证精神是自<易经>而来的"阴阳辩证法"的精神,而非西方自柏拉图始,完备于马克思的"冲突辩证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974.
认知闭合需要反应了个体在不确定情景中的认知动机, 在信息爆炸不断加重认知负荷的今天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梳理了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结构与测量工具, 总结了近30年来相关研究在人格特质、信息加工、决策偏好、态度信念和精神健康等领域的研究结果, 最终指出区分“能力”和“动机”是未来研究的正确走向。此外, 未来的研究还应深入探讨认知闭合需要的概念与结构, 正确使用和合理开发相关测量工具, 并且丰富对其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75.
运用眼动技术对蒙古国蒙古族大学生、中国内蒙古蒙古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的场景知觉特点进行对比,旨在从文化差异与文化融合的角度探讨文化对认知的作用。结果发现,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眼动指标无显著差异,均重视背景与前景物体的关系,而蒙古国大学生更加注意对前景物体的知觉,这与汉族和内蒙古蒙古族大学显著不同。文化差异影响个体的认知,文化融合会对认知产生建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动态性。  相似文献   
976.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 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 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 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 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 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 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77.
周贵华 《法音》2005,(12):10-19
一、无为依唯识学在印度的发展简述无为依唯识学[1]是在瑜伽行派根本唯识学发展时期由弥勒、世亲的著述(如《究竟一乘宝性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佛性论》等)提出的,与《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等提出的有为依唯识学构成瑜伽行派唯识学的两支。“无为依唯识”作为一个概念描述范型,可以看成是用“无为依”对“唯识”的一个限定。“无为依”意为,无为法心性真如是一切法(万有)之根本所依,这主要从本体论意义上而言。“唯识”则指一切法的唯心(识)性,以及一切法以心为因而缘起,主要从识境论以及缘起论(…  相似文献   
978.
"白黑之争"是南朝刘宋时代儒家与佛教在哲学领域中的一次重要争论,其代表作是慧琳的<白黑论>.从有关争论来看,无论是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一方还是支持佛教的一方,对于佛教般若学中的"有谛"和"无谛"的本意都未能透彻地了解,这说明了印度大乘空宗哲学这种异质文化因子在当时还处在"格义"的阶段,多有误解.虽然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僧肇已经比较准确地把握和阐释了般若"空"的本义,但佛教般若学那种"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的思辩逻辑对于中土来说毕竟是陌生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979.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论家喻户晓,但他对爱情心理的见解鲜为人知。本文从马斯洛对研究爱情心理重要性,爱情过程以及爱情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诸方面,饶有风趣却又不失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马斯洛爱情心理思想对现今人们的世俗爱情观,有着相当明确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80.
"模块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论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3):741-743
从“范式”的角度论证了“模块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模块心理学假设模块是进化了的心理机制.人脑是可分解系统,认知是功能独立的单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概念网络涉及模块的定义、构成标准、类型及模块间如何相互作用。其方法的核心是功能分解及分析性与整体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