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16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于德性论的研究,在中西伦理学研究中都是一个热点问题,但这一流派的主旨意趣、根本特征、逻辑框架、呈现形态如何,对之却仍然缺少一个全局的把握,德性伦理的类型学(taxonomy)与方法论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试图为此做一点准备工作,分析了当代西方德性论主要是在21世纪的新进展,提出这一流派呈现出多元、丰富的研究局面,在研究主题上不断深化,范围不断向政治哲学与应用伦理学拓展,形成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斯多亚主义、情感主义、尼采主义等理论模式,围绕德性自足性、德性与规范、德性与知识、德性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充分讨论。当代德性论所呈现的多元局面,根本上植根于人性以及人类生活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2.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73.

基于现象学方法,以《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有关人的存在与心神的几个追问为线索,阐述了中医关于人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三个命题:其一,人是自主的和有态度与行为选择自由的一种存在,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期望寿命;其二,得神和守神是人之存在的本质特点,对于人类的疾病而言,调神和守神永远处于中医序贯治疗的首位;其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是人病不可愈的根本原因,人可以通过自己意志的力量,去实现“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达到“终其天年”期望寿命的目标。认为中医关于人存在本质的这些追问和回答迄今仍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和生存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在逻辑上有包容论、互异论和交叉论(延续论)三种可能的类型。包容论认为,后者关注范围更广,前者作为一个部分包括在生命伦理学当中。互异论主张,两个概念在跨学科特点方面不同,生命伦理学必须通过跨学科协作,以公共性为导向,而医学伦理学较为单一,以职业性为目标。交叉论(延续论)强调,医学伦理学经历了古代医德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包容论与互异论过于强调二者的相同或区别,割裂了二者内在联系,片面性显而易见。交叉论(延续论)看到了二者内在逻辑,反映了本体属性,是更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5.
常培杰 《哲学动态》2020,(2):117-125
如何定义艺术是20世纪艺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为解决此问题,阿瑟·丹托坚持本质主义立场,提出了本质主义与历史相对主义相结合的定义策略。他的这一观点实则回应了两类相关理论:第一类是反本质主义艺术观,代表人物是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韦茨;第二类是不充分的本质主义艺术观,包括格林伯格以形式为核心的现代主义艺术观、迪基不乏社会学色彩的"艺术体制论"、弗雷德和莱文森的历史主义定义策略。丹托的艺术本质观是前卫艺术激发的理论探索的逻辑合题,也充分说明本质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就提出方式而言,丹托的艺术哲学体现出鲜明的历史化和批评化特征。  相似文献   
76.
高拱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岳天雷《高拱实学实政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明 《孔子研究》2008,(5):127-128
  相似文献   
77.
AI技术正通过改变人类生存境遇的方式,改变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并改变人性。应当重视人类如何与AI相处的问题。尽管AI具有智能,拥有自我学习与自主自抉能力,但是由于AI没有意义世界与自由精神,AI不是主体,只是类主体。人类与AI的关系不是主体间关系,而是人与自身创造物及自身生活世界的关系。AI缺失想象力与怀疑批判精神,缺失意义世界,AI的认知、判断、行动选择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人类对AI的信任是有条件信任。人类自身命运的最终选择权不能无条件地交给AI。人类使AI置于自身有效控制之下的努力有可能造成一种新的生存悖论:人类通过极少数专业人员控制AI,这些人有可能通过控制AI而控制人类,人类在努力摆脱一种控制时,有可能陷入另一种新的控制。  相似文献   
78.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一卷不仅对于现象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作为一部独立的逻辑哲学著作参与到20世纪初的逻辑哲学发展中。胡塞尔基于对传统逻辑的反思,提出了"纯粹逻辑学"的构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重新确立逻辑学的纯粹性、独立性和非经验性,反对心理学主义的解读;其次,确定逻辑学处理的对象类型、对象间关系类型以及理想中的理论结构形态。这两方面平行于从弗雷格到希尔伯特的逻辑哲学发展过程,前者表明了新时代的逻辑学如何在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的观点,后者则最终导向了现象学哲学。这也意味着20世纪初的逻辑哲学与某种彻底的认识论研究之间存在着结合点。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