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3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图形推理任务中儿童策略获得的发展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  沃建中 《心理科学》2005,28(2):314-317
运用微观发生学设计对30名6岁儿童在矩阵填充任务中策略获得的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从策略获得点前的错误类型分析,这个阶段主要是元认知机制起决定作用,图形推理的策略获得是一个渐进过程;(2)从反应时的变化趋势分析,元认知机制仍起决定作用,而在策略获得后期,联结机制代替元认知机制起决定性作用;(3)从自我解释中提到的维度分析,也表明元认知机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联结机制在某些题目维度上已经逐渐“竞争”超过了元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12.
心理模型理论是推理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理论体系完整地解释了推理的进行,认为个体推理要经历理解、描述、有效检验三个阶段。心理模型理论对推理做了大量预测,假设单模型问题比多模型问题容易、系统错误与第一个前提模型有关、知识影响推理过程,并检验了预测的合理性。近十几年来,心理模型理论在推理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发展,包括对推理在大脑中编码的研究,对元推理的研究及可能性推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3.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庆宇  姜月 《心理科学》2006,29(2):505-507
刻板印象的研究一直都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概述了刻板印象研究方法的进展,着重介绍了加工分离程序,基于反应时的范式,以及刻板印象解释偏差(SEB),并对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14.
聂衍刚  利振华  窦凯 《心理科学》2019,(5):1202-1208
预先承诺是指个体提前做出一个有长远目标的决定来限制对即时诱惑的选择,从而避免在未来决策中由于意志力缺乏而出现的自我控制失败。最后期限法和限制选择法是开展预先承诺研究的常用范式。本研究在系统回顾预先承诺的三种理论解释(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差强化学习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整合性的认知神经机制模型来解释预先承诺的作用过程。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丰富预先承诺的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围,并探究预先承诺调控非理性决策的心理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15.
翁世华 《心理科学》2008,31(6):1402-1405
自我解释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但是多数研究使用的都是自然学科的内容作为实验材料,探讨散文学习过程中自我解释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引入组别变量,自我解释对散文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1)自我解释对散文学习产生了影响,对散文的阅读理解具有促进作用;(2)自我解释对散文学习产生影响机制可能是认知缺口填补和心理模型修正(3)自我解释是可以学习和迁移的,并且其中提供的反馈有助于提升自我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6.
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芳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1):35-39
本研究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IAT方法能检测到大学生存在"男性比女性更擅长数学"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IAT所测量到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有性别差异,所测得的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没有专业差异; IAT与SEB所测得的结果不相同,IAT和SEB测得的是被试记忆中复杂网络联结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17.
经过多年发展,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理论机制、理论应用都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但是,在解释水平理论的完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解释水平的变化是否完全基于心理距离的变化;第二,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的因果关系问题;第三,解释水平的变量属性界定问题;第四,解释水平间接操纵与直接操纵的效果比较。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解释水平理论中的概念和作用机制,需研究者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8.
王新力 《世界哲学》2004,2(5):41-57
一、不可通约性作为跨语言交流的中断 托马斯·库恩观察到,当读者试图去理解一些古老的科学文本时,他或她常常会遇到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片断.  相似文献   
119.
背景线索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列众  王松琴  何灿群 《心理科学》2004,27(6):1451-1452
背景线索效应(contextual cueing effect)是近年来场景知觉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背景线索效应的发现及进展、理论解释和神经基础,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0.
痛苦浅说     
“人为什么会受苦?”“痛苦对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极难解释清楚,因为痛苦本身是解释不通的。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只有用信德的眼光来看痛苦才能发现它的意义,也只有在信仰的光照下,我们才能阐释痛苦的意义。 人类从一开始就不断地追问“人为什么会受苦?”并一直试图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基督可以说是唯一能够给我们解释清楚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