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斯坎伦在其著作《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提出了"推卸责任的解释",对事物具有的自然属性、有价值的属性以及我们对事物采取某种行为的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价值不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理由,理由是由事物的其他低阶属性提供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双重条件"、"取消主义"、"错误理由"的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汤志恒 《哲学研究》2022,(4):108-117+129
很多哲学家认为,一个作为原因的事件和一个作为结果的事件之间总是有时间间隔的,无论这个间隔有多小。换句话说,并不存在所谓的“同时性因果”,即原因和结果同时发生的因果关系。该观点得到两个物理学理论(相对论和刚体理论)的支撑,因此很难被哲学论证所动摇。在尊重物理学的前提下,本文不试图为现实存在同时性因果作辩护,而是要为“同时性因果”这个概念的可能性进行辩护——按照本文的看法,即使事实上同时性因果关系并不存在,这种关系也可以被合理设想。这个可设想性的要点之一在于一个解释关系中的不对称;本文的讨论也从而揭示出因果关系概念对于解释关系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归纳中文里可以用于测量解释偏差的多义词,并使用多义词造句任务,在广泛性焦虑症状人群中评估其测量有效性。经过对多义词负性与非负性含义常用程度的评分以及多义词造句任务项目区分度、信度、效度和目的隐蔽性的检验,筛选出两含义常用程度大致相同且对焦虑较为敏感的34个题目构成多义词造句任务,该任务信度良好,可以有效测得高低广泛性焦虑和状态焦虑人群中解释偏差的显著差异,且与同类的乱句重排任务相比,能猜出与猜对实验目的的被试显著更少。因此,中文多义词造句任务信效度良好,具有便捷、隐蔽的优势,可以用于解释偏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徐晓鸿 《天风》2018,(7):21-23
以是等故,心同四足,故难为解说,难得解脱,而无分别~1。因着此等缘故,(愚蒙的)心如同(牲畜的)四条腿,所以难以解释说明,难以脱离苦海,因而没有差别。是知四足之等,缘无识解,不解礼敬一神,亦不解祠祭恶魔等~2,于是知道四足等类的畜生,由于没有见识,不懂得尊崇敬拜独一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与康有为《孟子微》两书,来观察近代中国学人借助于解读经典而伸张新的思想观念与新的社会变革主张的原创性思想局面。文章比较戴震与康有为解读孟子的方式、途径与理论意图都存在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与二人的解读意愿有关,也与时代有关。文章还指出了解经方式在近代所遭遇的思想紧张,分析了其中的悖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陆沉 《世界哲学》2002,(6):75-79
一、ξιδζ和ιδεa的含义柏拉图的“相”在希腊原中是两个词,即ξιδζ与ιδεa。它们都源于动词ιδεa(看)。作为名词,ιδεa是中性,;8ia是阴性。一般认为它们是同义词.或至少也是意义极其相近的词.因为它们都是“首先指我人所看到的表示出事物典型特征的外貌,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社会智力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宝珍  金盛华 《心理科学》2002,25(2):249-250
社会智力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及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早在1920年.桑代克就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但综观几十年来的社会智力研究,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理论构想方面来说,有的社会智力结构模型过于庞大、复杂,很难验证;有的则划分得过细,因子间互相重叠。  相似文献   
18.
归类的解释观和跨范畴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冬梅  刘志雅  刘鸣 《心理科学》2002,25(5):608-609
归类问题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归类研究的理论主要有两种:相似观和解释观,前者主要认为相似性是归类的理论基础,而后者认为仅以相似性来归类是有局限的,认为相似性不应是归类的依据,而应是归类的结果,归类主要是根据对归类结果的合理解释。解释观在80年代后得到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实验的支持,它能很好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目标范畴归类和跨范畴分类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陈逸鲁 《天风》2012,(6):65
常有人问:基督教信仰符合科学吗?这问题很有趣,但问者大多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科学"这词常被人挂在嘴边,其词义已被人弄得模糊不清。科学一词的拉丁文词根是"知识"或"认知"的意思,即对已知的、过去的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见,它是有限的,而非全能。世界之大并不可以用"科学"一词来概括,超越科学范畴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多得是。人类虽然需要科学知识,但科学并不能满足人类整体的需要。没有科学,人类仍可生活,但是,假若一旦人类只有科学而没有别的,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所以,人不可迷信科学。  相似文献   
20.
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不但是姿态,更是心态。姿态是外面人能看到的部分,不吹嘘成就,不刻意表现自己的名车名表;当有人赞赏时,只是礼貌笑笑,不说明,不解释,不进一步献宝。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只是默默地高耸入云;海不必解释自己的深度,大家都自动向深不可测的大海致敬;嘴巴不说,让事实说话。外面能保持低调姿态,源自低调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