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员东婷  王英春 《心理科学》2018,(5):1192-1199
采用概念判断任务,通过两个递进式实验探索控制感剥夺对状态毅力的影响并考察趋近动机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主观报告结果显示:短时条件下,控制感剥夺组的状态毅力显著高于控制感维持组,尤其表现在努力持续性维度;长时条件下,两组差异不显著。实验2在此基础上加入行为指标结果显示:短时控制感剥夺通过高趋近动机对状态毅力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毅力是可塑的,突出表现在努力持续性上,该效应出现在个体经历短时控制感剥夺后。  相似文献   
72.
生命意义(Meaning in life)指人们对自己生命中的目的、目标的认识和追求,主要包括意义存在(Presence of Meaning)和意义追求(Search for Meaning)两个维度。生命意义缺失(Absence of Meaning)指个体缺乏生活的目标、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感的感知。意义缺失的体验一方面会带来焦虑、抑郁等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将激发起个体强烈的重构意义的动机,引导人们进行意义追求。未来研究应增加对生命意义的获取和提升、意义缺失的原因、含义与结构、意义追求的动机和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傅先伟  高峰 《天风》2018,(4):42-42
惊悉葛培理牧师荣归天家,深感悲痛。葛培理牧师是上帝信实的仆人,作为世界最富有影响力的基督教领袖之一,葛培理牧师终其一生,于勤恳侍奉中影响无数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4.
邱旭辉 《天风》2018,(11):47-48
神的忠仆林瑞芝姊妹于2018年8月14日安息主怀了。所有爱她的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以及她的亲朋好友,多想挽留住她的生命,但那美好的仗她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她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她已经守位了,天父接她回天家了。斯人虽已去,馨香仍留存!她的生命穿越生死,留给我们永久的回响。  相似文献   
75.
罗尔斯吸收并改造了康德的定言命令理论,提出了一个"合理而理性的行动者在原初状态中的一致同意"的命题,作为社会正义原则的基础。他认定康德的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并且试图把定言命令的三条公式联合在他的原初状态之中,以便克服这些缺陷。同时,罗尔斯还认为,在关于社会正义原则的慎思中,一些合理的经验性的条件必须得到保留。因此,他用无知之幕取代康德的目的公式,以削弱后者过于严苛的限制。  相似文献   
76.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77.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78.
江文富 《哲学动态》2015,(3):110-111
<正>2014年11月7~8日,由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主办、广东医学院承办的"生命文化学:对象·元理论·方法论·价值"国际学术会议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在广东医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地有关大学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宗旨为"明确生命文化学的研究规范,推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创建;发掘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相遇与融合的问题;弘扬健康的生命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智力资源"。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生命文化学的对象、元理论、方法论和价值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9.
伦勃朗一生画了一百余幅画自画像来记录他的曲折的人生轨迹.他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和自身对绘画事业的追求,对他的画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自画像也反映着他所处时代的环境,随着他家庭生活的骤然转变,他的自画像的技法与艺术精髓也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80.
张金娟 《天风》2014,(7):26-27
天津市基督教会山西路堂圣剧组成立于2009年初,在当年的复活节即演出了第一部圣剧《浪子回家》.当时,各方面条件有限,设施都非常简陋,但上帝的恩典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演员,我们就在认识的弟兄姊妹中寻找,最终找到了最初的10位演员.没有剧本,我们就在网上查找改编;没有导演,我们就自行担当导演;没有服装,大家把家里的衣服拿来修饰后穿上;没有道具,大家用自筹的最简单的棍棒、桌椅、围裙等充当表演的辅助工具;没有剧务,没有音效,没有化妆师……在众多的“没有”中,我们看到了上帝的预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