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强  胡瑜 《心理科学》2004,27(2):505-506
反应时以数量化的方式来反映人的各种心理和生理指标,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时经过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认知心理学(特别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和测量仪器两个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反应时是时间和速度的测量内容,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采用反应时法时必须考虑速度-准确性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22.
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非文字再认条件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秀艳  杨治良  周颖 《心理学报》2003,35(4):441-446
以考察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以及非文字材料中的内隐和外显记忆的毕生发展模式为目的,采用年龄(老年、中年、大学生、初三和高小)和贡献来源(意识和无意识)的两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计算了意识和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大小。结果呈现出意识和无意识贡献的权衡现象,其特点是:(1)意识贡献呈下降状;(2)无意识贡献呈上升状;(3)两条曲线相交于青年期。对此,我们在过去阐述的意识和无意识的“钢筋水泥”论基础上,提出意识-无意识成分贡献的权衡现象。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框架,通过整合生命史理论以及毕生发展动机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并验证生命史权衡的内在机制:动机控制策略(而非控制感)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Mini-K量表以及首要–次级控制优化量表,结果表明,最优化策略、选择性首要控制以及选择性次级控制均发挥中介作用。研究2采用实验法,针对性地验证暴露在负性环境线索中的个体的最优化策略是否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化策略中介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和延迟满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5.
试析《淮南子》关于“权”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直接引用了孔子论“权”之言,并使其与探究治道之旨相合,将“权”列为圣人治国理民之要术,强调统治者应当具备权衡意识,掌握权变方法。其书阐论了“权衡人事”的立场与方法,表明了对“圣人行权”的设计与期待。  相似文献   
26.
经济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会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诸多影响。前人认为,经济不平等会强化个体阶层提升意愿。结合生命史理论,研究提出高不平等将使个体偏好后代质量而非数量,以实现阶层提升,且这一现象在高发展水平国家中更为明显。基于开源数据,通过国家/个人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国家,经济不平等降低了国家生育率,并使个体更关切后代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理解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和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基于进化领域的生命史理论,采用两种实验启动的途径探讨性别比、童年经济状况和女性长短期择偶偏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女性在长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爸爸”和“好资源”,在短期择偶中更为重视男性的“好基因”;性别比在女性长期择偶的“好爸爸”偏好上具有显著主效应,在“女多男少”情境下女性对“好爸爸”的偏好水平会较“男多女少”时明显提高;性别比和童年经济状况在女性长期择偶“好爸爸”偏好上的交互效应显著:童年贫穷女性在“女多”情境下会明显提高对长期择偶“好爸爸”的偏好水平,童年富裕女性在性别失衡情境下对长期“好爸爸”的偏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8.
刘彬 《周易研究》2007,(2):12-18
马王堆帛书《要》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阳、谐和四时、理顺五行,以达致天人祥和的理想政治境界。此古《易》“五正”的要义,是君道合于天地、阴阳之道。  相似文献   
29.
污名应对研究:发展脉络、理论取向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刘力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815-825
污名应对是指被污名者运用不同策略来反抗社会赋予他们的贬低性标签的动态过程。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从站在污名施予者的立场考察污名的影响转向到强调被污名者作为主动应对者。目前,对污名应对的研究有三种理论取向:权衡比较取向、认同威胁取向和个人与情境互动取向。污名应对研究对于改善被污名者的心理健康和改进消除污名影响的政策等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可隐藏性污名应对的研究,综合使用量化和质性研究范式,关注污名应对的纵向研究,加强污名应对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0.
毛伟宾  赵浩远  东利云  白鹭 《心理学报》2016,(10):1219-1228
情绪记忆的提取诱发遗忘研究是近年来记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尚无一致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情绪事件十分复杂,不仅包含核心的情绪信息,还包括边缘非情绪信息,研究已发现,人们对于这些复杂情绪事件不同成分的记忆效果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分别探讨提取练习整张复杂情绪图片和提取练习复杂情绪图片的背景成分时的提取诱发遗忘现象。结果表明:(1)无论提取练习完整信息还是相关的边缘信息,均在提取诱发遗忘中存在显著的情绪记忆权衡效应;(2)消极情绪项目像中性项目一样也能产生提取诱发遗忘效应;(3)不论提取图片的完整信息还是背景信息,都仅在中心项目上表现出提取诱发遗忘,边缘背景没有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