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情绪记忆研究最近一致发现了情绪记忆权衡效应,即人们对情绪事件的中心或核心特征的记忆增强,而对情绪事件的周围或背景特征的记忆受损.该效应证明情绪记忆具有选择性,情绪唤醒可以诱发出多种记忆选择性效应,并具有相当强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同时受较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关理论逐步深入地阐述了该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该效应在注意分配、编码以及编码后加工上的行为证据不断积累,但相关神经机制研究十分缺乏.未来研究应重视该效应的神经与遗传机制以及探讨面孔情绪诱发的记忆权衡效应等.  相似文献   
12.
罗一君  牛更枫  陈红 《心理学报》2020,52(10):1224-1236
在生命史理论的视角下, 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过度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招募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91名初中生(年龄12~14岁), 采用饱食进食(Eating in the absence of hunger, EAH)范式,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个体饱食状态下的高热量食物选择(即过度进食); 研究2招募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暴发背景下301名武汉市居民(高死亡威胁组)和179名其他省市居民(控制组) (年龄18~60岁)为被试, 通过问卷法回溯性地测量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并探究其影响当前过度进食的机制,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过度进食。同时, 死亡威胁(新冠病毒疫情)扩大了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间接影响过度进食的效应, 而社会支持则能缓冲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为COVID-19背景下和灾后居民的健康进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情绪性权衡困难下的决策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权衡是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情绪性权衡困难是指决策者在对与价值目标相关的特性进行权衡时会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在情感上难以对不同的特性进行权衡。在情绪性权衡困难条件下,认知努力最小化、准确性最大化与负性情绪最小化标准共同影响决策行为,表现出不同于低情绪性决策行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进化心理学生命史理论视角探究童年环境和典型消费行为的关系。通过专项问卷调查收集1028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证实童年环境的核心变量——童年社会经济地位显著影响成年后的绿色消费和炫耀性消费行为,生命史策略和"团结和谐"的传统价值观维度在其中分别起显著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有助于理解炫耀攀比、奢侈浪费等非理性消费的深层原因,并从生命史和价值观角度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为大众培养健康理性消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奖励版的AX-CPT任务, 通过控制奖励线索和反馈的呈现方式, 设置出基线、阈上奖励、阈下奖励三种条件, 考察习得的奖励联结和奖励动机能否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认知任务的表现和认知控制的权衡。结果显示:奖励线索只在阈上呈现时提高AX序列的任务表现; 与基线条件相比, 阈上和阈下奖励条件下认知控制的权衡均偏向主动性控制, 且这种偏向在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习得的阈下奖励线索可以调节认知控制的权衡, 使被试像阈上奖励时那样偏向主动性控制。  相似文献   
16.
决策中的延迟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6,29(1):127-129
延迟选择(choice deferral)指个体在应该作出选择的时候却决定不作选择,包括推迟选择(如选择延迟选项)或拒绝在可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延迟选择行为的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随后讨论了当在决策情景中引入延迟选项时,延迟选项对决策者随后情绪体验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生命史理论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 同时关注了环境因素和个体经验, 是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的有机结合, 但是该理论目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得到的关注还相当有限。因此该理论具体的建立、发展过程, 主要理论观点, 以及主要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 以便于研究者对其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此外, 结合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道德行为, 可以发现不同生命史策略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道德/暴力犯罪行为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并且控制感、安全感和调节定向理论都会是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该将生命史理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道德行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习时间分配研究热点的基于议程调节模型认为,学习者是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建构并执行议程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即学习计划,是学习时间分配的驱动力。该模型强调学习者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着学习效益最大化的权衡决策来实现学习目标,包容了以往学习时间分配的经典理论。大量的新近研究支持了基于议程调节模型,并深入地探讨了议程驱动与习惯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权衡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机制,探讨个体变量对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的权衡机制的影响,并在更加生态化的情境中考察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的权衡机制。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探讨在无阅读经验时,词切分线索是否促进读者的阅读与词汇识别,本研究操纵了阅读方向、词切分线索与目标词的词频。采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发现:阅读方向与词切分线索的交互作用显著,词切分显著地促进了从右向左呈现文本的阅读,但并不影响阅读从左向右呈现的文本;词切分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地短于无词切分条件。表明词切分线索促进了无阅读经验时的阅读,支持词切分线索的促进与文本不熟悉干扰之间权衡作用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主动性控制和反应性控制是认知控制研究的新视角。前者通过在反应前维持目标相关信息的表征来预防冲突, 后者在反应时重激活目标相关信息以解决冲突。个体能够在这两种认知控制间进行权衡从而形成最优反应。通过AX-CPT等实验范式, 辅以ERP、fMRI技术可分离两种认知控制, 并观察到认知控制相关的脑区在激活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个体生理发展、认知因素(期望、流体智力、训练)、非认知因素(情绪、动机等)均能影响认知控制的权衡。未来的研究应多关注这一权衡的内在神经机制和认知机制, 并与传统认知控制研究相结合, 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