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20 0 2年 6月 2 3日至 2 9日 ,由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台湾医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中心、德国汉堡亚洲事务研究所、德国环境与经济欧洲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三次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 ,在台湾中坜市召开 ,来自台湾、大陆、香港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韩国、菲律宾、土耳其等近 5 0多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人类干细胞实验之伦理法律与社会争议。众所周知 ,人类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际医学界关心的重要热点问题。特别是因为人类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对于推进人们对人类基因和生…  相似文献   
142.
李奇是新中国伦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她对伦理学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从而使道德研究科学化.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道德与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互动关系,并且进一步从历史的视角探讨了道德理论科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43.
导言对于出席这次在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开幕式的很多人来讲,好像有实现了一个梦想的感觉。国际生命伦理学学会和亚洲生命伦理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  相似文献   
144.
技术及其社会责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导论 柏拉图在他早期涉及德性能力的对话《普罗泰戈拉篇》中,就已明白地讲述过,诸神曾委托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厄皮米修斯兄弟,把神赐的礼物分配给有生命的存在。厄皮米修斯领受此命,并公正地为所有的动物预备了坚蹄或利爪、毛皮或甲壳。可是,当动物最终进化成人时,原来的一切都白费了:人赤身裸体地来到世上,一无所  相似文献   
145.
魏宏 《伦理学研究》2003,(3):66-69,74
由于克隆人试验的对象是人的活细胞,不是人的胚胎;并且由于人只能有限地决定自己的未来,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同时由于基因诊断和修复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因而克隆人试验既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生命体,也不会侵犯任何可能出现的克隆人的自主权和平等权,进而不会违反伦理学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146.
对善恶问题体验的尖锐程度就是对恶的体验的尖锐程度,因为善自身不能提供体验的尖锐性。作为关注善的学问的伦理学竟然不能说明自身的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悖论。法律来自于恶,而又揭露和限制恶,却无法战胜它。甚至在揭露恶的时候,其自身又蜕变成了恶,这又是一个悖论。作为正义象征的法律何以会走向恶呢?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拜读了李建华教授的新《法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7.
人的行为活动趋于善的特性,是人类活动的价值特性。人通过教化、通过自己的价值活动,能够对自己的本性作出决定,能够化性起伪,决定自己是什么人或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建构一个道德价值意义的世界,使自己获得作为诠释的诠释视域。同时,在一个多元性价值观念的世界,对于事物产生误解或理解分歧的可能性直接要求诠释学的在场。诠释学的理解要求一种回到前理解的共享性前见中去,在这个意义上,人具有作为伦理诠释和诠释理解的双重身份。伦理学与诠释学的内在贯通,从根本上看,在于它们都分有着实践理性的特性。这种实践理性体现在,普遍的东西的具体化。换言之,是普遍性知识与具体实践情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8.
这是一篇回应性的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由来以后,首先借用万俊人教授《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一书中的材料阐述了西方宗教伦理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然后指出在中国学界展开宗教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作者对建构中国宗教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万俊人教授《普世伦理如何可能》中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回应:第一,关于“强伦理模式”;第二,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现状的问题;第三,关于普世伦理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生命的复杂性复杂性是什么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它是“无法认识”和“难以处理”的代名词。在经典科学哲学领域 ,简单性被认为是世界自身的基本属性 ,复杂性从没有被认为是世界的属性 ,至多被认为是简单性复合产物 ,是现象 ,甚至是认识主体运用简单性原则处理问题能力不足所导致的结果[1] 。 80年代中期 ,在美国成立了一个民间机构圣菲研究所 (SFI)专门研究复杂性理论 ,用浅显的语言表述他们对复杂性的定义[2 ] :复杂性是一个系统中的问题 ,在这个系统中存在“活力” ,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并构成自组织 ,不断表现出涌现性和进化 ,在系…  相似文献   
150.
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临床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旨在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然而知情同意原则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它常常会受到主客体两方面种种因素的制约,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分析了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