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布依族情歌     
布依族人民酷爱唱歌,在生产劳动、喜庆节日、民俗活动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歌,以歌传言,以歌传情,用歌表思想感情。情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唱的歌,通过唱歌来相互了解,通过唱歌来增进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相似文献   
112.
张崇助 《天风》2014,(2):I0004-I0004,49-51
<正>在一次牧区祷告会午餐时间,同工们吃饭时觉得今天的米饭特别好吃。这时有同工介绍说这是今年刚收获的新米,是陈庆福弟兄奉献给教会的"初熟"果子。并且得知他还是不一般的农民,是温州种粮"状元"、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为此笔者萌发了采访的念头。亲友带领归信基督陈庆福弟兄今年49岁,膝下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参加过温州基督教培训中心的栽培,女儿也热诚信仰,全家信靠基督。  相似文献   
113.
对人的关注是哲学永恒的主题。关于人的完整性,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不同阐述。柏拉图认为一个完整的人乃是一个用智慧统治感情和知觉的人。(勒鲁,第99页)费尔巴哈指出:完善的、真正的人,只是具有美学的或艺术的,宗教的或道德的,哲学的或科学的官能的人。  相似文献   
114.
丹·扎哈维(Dan Zahavi,1967-),目前享誉英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现象学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终身哲学教授,主体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胡塞尔学者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的弟子。扎哈维近年来活跃于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产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5.
弘扬藏密的清海法师悲福五台山乃域内灵气所钟之境,为佛教稀有之区,常蕴神异之迹。慕道善士、清修释子,率多心向往之;更有虔诚信徒,不畏旅途艰辛劳顿,以能依止此山、亲登宝地为人生大乐。倘若不是河清海晏,盛世太平,国家政治安定,更兼诸多高僧大德、长老尊宿驻锡...  相似文献   
116.
支华欣 《天风》1995,(11):30-31
“春早人勤泥土香,济贫任侠一粮王。长歌祝酒鲍田富,携手扬眉奔小康。”这是一首报纸上赞扬全国劳动模范王金连弟兄的诗。王弟兄确实当之无愧。 王弟兄是浙江瑞安市鲍田镇新坊村人。80年代初期,他是个搬运石坭沙建材的个体户,日收入丰厚,令人羡慕。1983年。  相似文献   
117.
在学界惯常的认识中,卢卡奇建立了现今对马克思理论最为经典的解释范式,即以能动主体的实践作为阐释的基础,而以主体的自我意识的生成作为超越物化的先决条件,并且主体的创造性的行动构成革命过程的终极目标。此种阐释在面向卢卡奇文本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组织问题"时丧失了解释力度。本文试图通过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重新阅读来重构其可能的双重主题,特别是"政治行动"的独立性,并在此前提下探寻其革命理论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所谓的"教化"问题。通过对于教化问题的提出以及回答,主体的生产在之前理论哲学语境下未曾涉及的方式来予以思考。同时,教化问题与无产阶级问题的关联表述了联结"旧教化"传统与创制"新教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8.
半农 《天风》1994,(7):22-23
高良,是一位地道的陕西黄土高原硬汉。1.78米高大敦厚的他,豪放、宽厚,尽管年届花甲,但思维敏捷如初。 他是潼关县太要镇第八选矿厂顾问,又是县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19.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120.
传统上对科学的看法常常因为主体与客体绝对的二元对立而陷入困境,这个困境使得科学的真理观要么滑向客观主义的绝对主义,要么滑向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这两种立场都没有恰当地反映出主体在科学实践中的恰当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以上述方式所看待的主体称为不在场的(non-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