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被古人视为至孝、尊为“宗圣”的曾子,是春秋末战国初儒家孝治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孝道观,将孝视为道德核心、法制基础、治世大计,是人类对天道自然的仿效,更是个人人格修养的目标。其孝道伦理思想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2.
聂士全 《法音》2005,(5):33-38
佛日契嵩《广原教》第十六至十九章,分别论及尊僧、籍僧、住持和僧官问题,它们构成传统中国僧伽生态的基本环节,前一说明作为人天师表的僧伽,具有深植普遍尊敬的殊胜品格;后三则关涉佛教的世俗形态,及依凭世法对僧众予以行政管辖的现状。有宗教,则必有专职于宗教实践的修道人员。作为宗教存在,他们上通神圣或终极之道,追求生存等现实问题的根本解决。作为社会存在,他们是神圣与信众之间的桥梁,具有引领凡俗趋向终极真实的功德和意义,同时又与世俗社会发生种种关联。出世追求与世俗生存的矛盾是导致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晚唐以来的儒学运动,…  相似文献   
143.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的生命属于自主性生命,已超越了生命本能,成为自我生命的主宰者。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存优越的创造性的活动。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才有活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创新人”的人性假设给管理者提供了促使组织进一步超越的理论基础。以事就人,以人为主,才能使人尽其才,人适其所。  相似文献   
144.
2005年10月份《社会心理科学》编辑部在郑州召开了三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经过充分的研讨,全体编委都认同《社会心理科学》应该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坚持双百方针,坚持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思想。在办刊思路和办刊形式上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对繁荣社会心理科学做出了贡献,它完全符合24年前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时的主导思想,这是全体编委最值得欣慰的事情。正因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社会心理科学》编辑部经过了20余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换来了郑州会议的召开。会议自始至终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进行。编辑部利用了多年经费的积累,为会议的召开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5.
张慎诺 《天风》2008,(3):34-36
"扫罗"的原义是求问(神)、借给(神)或(向)神求问之意.他是神为以色列人所膏立的第一个王.他的身材魁梧、高人一头、相貌堂堂、健壮俊美,具有一副理想君王的仪表和风度.在他为王的初期,尚能顺服神,颇有战功(撒上14∶47-48).但后来就与神离心离德,不能完全服在神的手下,没有完成神托付,是一个失败的王.  相似文献   
146.
四个字母     
英涛 《思维与智慧》2008,(12):42-43
不幸就是那样突然来临的。她是靠田径天赋得了奖学金进大学的,并且在1988年被选人美国奥运代表队参加汉城奥运会。然而就在汉城参加100米栏比赛时,她突然感到头痛恶心,带病参赛的成绩自然不理想。回国后,她的病情加重了,  相似文献   
147.
道德教育的效果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过分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道德主体精神的自觉,导致道德情感的冷漠,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要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从激发主体自身的道德情感入手,而道德情感的激发又必须鼓励主体积极参与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48.
<老子>第25章所云"王亦大"抑或"人亦大",历来争论甚大,本文从道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为出发点,通过考察<老子>及<庄子>对回归理想世界的不同途径选择,证明:<老子>希图借助"圣王"的力量促进这种回归,故<老子>十分重视"王"的作用,是为"王亦大";但<庄子>更重视"人"在回归理想世界的地位,是为后来改作"人已大"的思想资源.从"王亦大"到"人亦大",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9.
"普世理想"与民族性--探讨中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韬 《学海》2003,(4):163-168
中国现当代作家们的“绝望”意识在近百年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传统 ,当代作家们在作品中表现绝望的载体 ,大致有这样几种模式 :割裂了历史的现代精神 ;缺乏整体民族意识的民俗 ;失却了生命豪情仅作为纯欲望存在的个体。在当前这个全球化时代 ,西方强势文化已确实对中国文学形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制约 ,即来自于传统启蒙理想、后现代主义和欧美大众文化的三重束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就此结束“一切乞灵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把构建汉民族文化体系 ,呼唤汉民族自身的文艺复兴作为创作和批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0.
方立天 《法音》2003,(9):3-9
一、前言佛教净土是指被净化的国土,也就是净化众生,远离污染、秽垢和恶道的世界;是佛、菩萨和佛弟子所居住的地方,是众生仰望和追求的理想世界。佛教净土观念流传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其间也日益增添了中国佛教学者的思想创造。最初盛行的是弥勒信仰,后来弥陀信仰与弥勒信仰发生争论,并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由于天台、禅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唯心净土观念又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净土思想的主导观念。迄至近代,则更衍化出人间净土的思想。对人间净土的执著追求,就是中国佛教、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