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为了探讨父母冲突、父母教养方式、情绪安全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量表对北京市和河南省1322名初一到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父母冲突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且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父母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情绪不安全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通过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和情绪不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因此减少和避免父母冲突,提高中学生的情绪安全感,同时给予中学生积极教养方式,减少和避免消极教养方式,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 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33.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该文也指出家庭社会资本的现有研究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4.
家庭与儿童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体从呱呱坠地到去世,整个一生都是在家庭的伴随下而成长、发展的。尽管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但是个体始终不会,也不可能脱离家庭的影响而成长和发展。这是吸引研究者关注家庭在儿童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5.
936.
王艾明 《天风》2009,(1):21-23
无论从怎样的视角审视今日基督教在中国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的未来,我们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发问,即何谓教会的形象?或者说,在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教会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我们也许会非常容易地解释中国教会所持有的爱国爱教的政治立场和荣神益人的神学理念,但是,在回答中国教会在公民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时候,我们就很有可能采取经验式的做法,  相似文献   
937.
《学海》2016,(2):28-35
历史演化当中的每一轮社会变革都会引发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从而推动社会伦理形态的建构由隐晦逐渐走向清晰。在意识形态冲撞和激越的社会变革中,近代知识分子之建构中国社会伦理现代形态注定就是一桩无法完成的事业,因为只有在现代社会本身充分展开之后作为形态学意义上的社会伦理范型方才显现出来。当前,财富之恶与权力之罪已经最大限度暴露出来,市场原子主义对权力公共性的侵蚀与权力寻租一道制造了现实社会的"伦理空场",致使社会伦理出现扭曲性生长,伦理普遍性无从体现。对此,可以借重法哲学与精神哲学对财富与权力之伦理本性的揭示来检视现实社会伦理之殇,同时通过揭示韦伯"理想类型"所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来为建构现代社会伦理形态提供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38.
"抱朴"是道教重要的教义思想之一,体现务道者的修行宗趣与理想人生境界。它引导人们弃除浮华,弃除物累,回归自我,保持质朴无华的本真,以获得一种朴素的生活、真诚的人生,最终达到返朴归真的合道理想,与当今社会一些人推崇的富贵金玉、功名利禄、势力威权恰恰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看似与现实追求不相一致的人生态度,却正是对人生真实意义的最美好追求!两千年来历代奉道之士对"抱朴"教义的感悟和实践,使之成为了道教修持修行的根本归依。  相似文献   
939.
本文探讨了对师范学生进行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认为加强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 ,对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增强敬业爱教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0.
“仁且智”与孟子的理想人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高化取向为旨趣的孔子圣人观,也因固有的神秘化取向而存在一定的理论缺失。对此孟子扬长避短,认为理想人格之于每一个道德实践主体都有着逻辑的与现实的普遍平等性,而且内在根据即是作为仁义礼智四德之浓缩与升华的“仁且智”。就“仁且智”如何促成理想人格来说,孟子针对一般人在心性修养过程中懒于自我反思,所以特别强调了智之于仁的扶持作用,同时针对一般人在人伦实践中喜欢同流合污,所以将“仁且智”视为对理想人格的哲学界定。不是孔子的神秘化取向,而是孟子的普遍平等性,范导了中国古代儒学进程中的圣人观;更为重要的还有,对于现代人不懈努力的“仁智双彰”的哲学模型,孟子“仁且智”的理想人格论亦不无借鉴作用。从而,将“仁且智”的理论贡献还诸孟子,并使之发扬光大,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