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5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时序信息提取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宏翰  黄希庭 《心理学报》1996,29(2):180-191
对时序信息加工的经典研究是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结果发现其提取机制是以新近性为基础的逆向串行搜索过程。本研究采用新近性判断范型和早远性判断范型对时序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表明:(l)提取时序信息既存在逆向串行搜索,又存在顺向串行搜索;(2)早远性判断和新近性判断任务对不同部分时序信息恢复的效应不同,其中早远性判断易化早远部分,新近性判断易化新近部分──表现为对相应部分辨别力的提高和正确反应潜伏期的缩短;(3)在不同的时序信息提取任务中,被试会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反转反应。  相似文献   
42.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43.
性梦是指在睡梦中发生性行为,这也是性成熟后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据某市的一项调查,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经常或有时梦见性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性梦内容和表现有所不同。男性的性梦常伴有射精,即梦遗。梦中情人多为不认识或仅仅见过面的女性,很少梦见自己所爱的人。梦中的情景总有几分奇幻、几分恍惚,非普通语言能形容。醒后往往回忆不起梦境的全部细节。  相似文献   
44.
在电影《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中,隐居在西部荒原的威廉上校的三个儿子有着不同的性格,老大艾弗瑞成熟老练,老二崔斯汀狂放不羁,老三山莫纯真可爱,然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剧色彩.电影启示我们,人们总是处在个人自由意志和社会道德律令交织的矛盾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停地打倒自己,又重新站起来,在现代性悖论中走向对人的主体间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45.
《中国天主教》2009,(4):50-50
在一个反省伽利略事件的国际会议上,论者称信仰与理性存在着核心的对话基础,而教会过去谴责伽利略,是有关人士未能区分信仰与科学的界线。  相似文献   
46.
霍母斯·维慈在《中国佛教的复兴》中对上个世纪早期佛教因应社会剧变的反应是否可称为“复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以为其问题实质正是佛教的神圣性资源如何在现代性过程中得以保存。本文从制度层面、佛教社会功能、全球化或现代性、卡里斯玛、信仰者及其行为五个领域简要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佛教的经验研究,试图通过它们反映的当前中国佛教现实情况来重新回应维慈的问题,以反思民国改革对现在的影响,亦为当前佛教实证研究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47.
宗诚尼师     
妙法 《佛教文化》1996,(4):40-41
昨天午后一场大雨突如其来,把多日平静的南京搅成一片纷乱。行人们急慌慌寻找避雨之所,自行车、卡车、小车忙成一团。城中秀丽的绿地北极阁山在雨中仁立,一任大雨在身上滚落,垂下了绿色的头。就在那一刻,鸡鸣寺中住持宗诚法师过世了。但今天我才得到消息,朋友中午电话告诉我大师圆寂了,今天上午许多人到庙里和大师作别,身穿长衫的男男女女流向大师的印地,把一条街挤得满满的。世上很少有人能有这样的场面,而且都是发自内心的,大师以德泽被众人,自然受人爱戴。我也要去祭奠法师。我与法师几乎不相识,她根本不会知道我,而我仅是…  相似文献   
48.
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的过程。放松主要是消除肌肉的紧张。在所有生理系统中,只有肌肉系统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当压力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小时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除了压力测试外,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49.
冲突适应是重要的认知控制现象, 反映了认知控制的动态过程。然而, 目前为止对于冲突水平上的差异能否诱发冲突适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的变式, 通过改变目标-分心物的一致性操纵冲突水平, 探究冲突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控制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随冲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而且先前试次的一致性影响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无冲突和低冲突、无冲突和高冲突、低冲突和高冲突条件之间均出现了典型的冲突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冲突的有无, 冲突水平的变化也能诱发冲突适应, 支持更大的冲突驱动更强的认知控制, 而且冲突诱发的认知控制的功能可能通过注意聚焦实现。这一发现为冲突监测理论的注意调节机制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 对于促进冲突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