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周易》作为五经之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诠释古老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的理想人格模式: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圆转不穷;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崇德广业;刚柔立本,变通趋时,方智圆神。但是,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外圆内方、圆神方智的理想,总是处于非圆即方的状态:多数人却走向了世故圆滑,那些始终坚持内在品质和理想的少数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2.
孟雪松从上大学开始,似乎就注定要当渔民了。他就读的学校是大连海洋大学,学的是海洋捕捞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外贸公司,做的是野生河豚鱼收购。在蛰伏了几年之后,他辞去了工作,找朋友借了4万元钱,成立了公司,他的人生理想是当老板。  相似文献   
163.
生于1941年的著名作家蒋子龙,是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他虽已近古稀之年,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颇有硬汉气质。他在谈起如何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时开玩笑说:“我的理想职业是军人,当个旅长团长什么的肯定干得不错,却赌气赌成了一名作家。”  相似文献   
164.
"豪放"美学范畴的成熟,主要受到<易传>美学思想的影响,它继承<易传>哲学的积极因素并在多方面达到了"刚柔并济"的美学境界.更为重要的是,<易传>所表现出的刚健积极的进取精神,是"豪放"主体最根本的处世姿态,也是"豪放"美学范畴最大的魅力和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5.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所构想的理想社会是伦理上合理的社会,是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相统一的社会形式;政治学乃是手段之学,相对于伦理目标而言,手段是可变的;国家是重要的政治工具,是补救自由放任之种种缺陷的强有力的工具。凯恩斯的政治哲学对于我们理解政治原则的灵活性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6.
论艺术素养与人格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艺术素养是构建有价值的健康、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途径。艺术素养对人格的构建,起到的是人心建设的作用。人的和谐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的滋润。艺术可以使人脱离俗气,能够在精神范围内使人变得更自由,更全面,更文明,使人性更完美。  相似文献   
167.
曾经设想过无数次,我生活的地方应该是远离尘嚣的地方,房子不一定很大,能够遮风避雨就行,屋内的摆设不一定要多豪华,食有粥,饮有茶就可以。房前一定要有花,屋后一定要有树,闲时种花怡情,心里烦时去屋后的树林中散步。露天的凉台上一定要有植物,看书听音乐,或者什么都不做,独自发呆时,有鸟儿不打招呼,任意闯入我的地盘,当一回不  相似文献   
168.
一、平信徒的概念和教会角色 在天主教圣统体制中,人们普遍认为天主教的体制组成为:教宗→主教→神父→执事→修女→平信徒(教友)。实际上,教会成员的组成主要分神职人员和教友两大部分。神职人员指的是主教和神父,其职责主要是举行献祭、祝圣、讲道、付洗、赦罪等。  相似文献   
169.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以孔学革新的面目出现,但他的思想并不是孔孟思想的翻版或复制,而是有其因革之处。从人格观的角度来看,康有为的思想与孔孟的思想有什么关联?其或因或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什么意义。 一、人格重建与复归传统 甲午战争前后,为了解决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康有为提出改革主张,指出中国的改革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引导。然而在变法的实践中他又深感。  相似文献   
170.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则继承了大乘佛教“自觉觉他”、度化众生的理想。两者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处世观、理想境界、理想人格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体现。由于大乘佛教本身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的特征,加上僧肇有意识地吸收融合老庄玄学的思想内容,因此,僧肇人生观中的共同点也是多方面的。僧肇哲学站在般若中观学说的立场上,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思维意向,并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两种思想资源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