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1.
针对我国重型肝炎治疗现状,对重型肝炎常用的以及部分有争议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提出医疗原则,认为应采取内科治疗-人工肝-肝移植的综合治疗模式,结合患者的治疗愿望及经济承受力,理性地选择治疗方案,以期达到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12.
本文概括了道德情绪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并从情绪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德育方法的不足,提出要全方位实施道德情绪教育,发展人类的品德.  相似文献   
613.
美国科学家罗杰·斯佩里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后,依据其裂脑人研究得出大脑两半球分工理论,左脑主管抽象理性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并长期受左脑压抑,引发开发右脑的浪潮在20世纪后期成为时髦的理论,声言人的大脑只有10%的能源被使用,而90%的潜能还埋没在右半球,其罪魁祸首当然是左脑半球对右脑半球的专制压抑所造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14.
论个体道德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德新 《学海》2001,(5):171-174
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支配个人道德活动的完整的心理机制.本文着重论述了道德情感的内容、特点与功能,认为它对充实道德理性、增强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推动道德实践、培养崇高的道德人格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5.
理性情绪疗法中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20世纪50年代酝酿,60年代正式创立的。1962年,他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标志着作为心理治疗方法之一的理性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80年代,这一疗法成为国际上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近20年来,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采用本疗法治疗的病例日益增多。围绕着本疗法的核心非理性信念,有着许多认识论的问题。1 非理性信念产生于认识脱离实际艾利斯把理性情绪疗法归结为ABC理论。A:外来的激发事件;B:患者内在的认知信念系统;C:出现在病人身上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616.
对话主张,我们不妨暂时放弃最高限度的理想化方式(终极关怀),转而寻求宽容、宽泛前提下的公共理性,医学不仅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而要推动技术教育至上背景下生长的一代青年学子完成这样一次沉重的转向,有两门学科不可绕过,一门是科学史,另一门是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617.
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情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识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情理之“理”。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18.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优势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盛华 《心理学探新》2001,21(4):3-6,11
皮亚杰的方法论体系包括:(1)发生学的理念;(2)“适应”和“运演”的理论解释工具;(3)获取资料的临床访谈法.他以这样的方法论体系而建立起来的理论具有:理性性、解释性、整体性等特征。皮亚杰方法论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当前的一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恪守着“实证”与“量化”的规范;却忽视研究主体的理性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619.
In the Timaeus, Plato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reason and necessity. This distinction is often accounted for as a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causation: purpose oriented causation and mechanistic causation. While reas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oul and taken to bring about its effects with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 as the end, necessity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 set of natural laws pertaining to material things. In this paper I shall suggest that there are reasons to reconsider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account and argue for a non-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necessity. I will first outline how the notion of necessity is introduced in the dialogue. Next I will show how a mechanistic account of necessity fails to capture Plato's purpose of treating it as a causal factor; and, finally, I will argue that this purpose is better understood as an attempt, on Plato's part, to account for the causal origin of disorder and irrationality, an origin articulated in terms of a pre-cosmic situation and the notoriously difficult notion of the third kind.  相似文献   
620.
苗青 《心理科学》2008,31(2):396-400
采用情境模拟实验,以60名MBA/EMBA学员为被试,对新业务投资决策的4个主要因素、36个处理、12个信号检测单元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发现:①辨别力最强的决策信息组合、判断标准最高的决策信息组合,以及辨别力和判断标准 "双低"的决策信息组合;②影响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存在程度差别,强弱依次是投资情境、面对机会、投资模式和以往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