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周光华 《管子学刊》2012,(3):120-124
孔孟儒学,是中国族群的优良文化传统,需要辨明道理,剔除糟粕,让孔孟儒学推崇爱民、养民、育民的德政传统,广大于中国,构建安民和谐的社会。玄学产生于君主无为,大臣(世袭职位的门阀士族)专权。任继愈指出,“玄学”与“先秦两汉的孔子大不相同”。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这是继承德政传统,不是独辟蹊径的新说。宋代理学宣扬“天理”被确认为官学后,抑制人服从君主,因此不能把熏染着封建糟粕的宋代理学,硬拉进孔孟儒学混谈。继承儒学传统,发展中国,是不能推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2.
张俊 《哲学动态》2012,(5):82-86
现代美学崛起因其颠覆古典美学存有论的基础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现代美学的诸多困境,因此古典美学的复兴,首先必须奠立美学存有论的牢固根基。巴尔塔萨(Hans Urs von Balthasar,1905-1988)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以存有论为基础的美的神学形而上学,为其神学美学体系建构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正>一历史唯物主义有两种诠释路径,即结构的和实践的(以下简称结构论、实践论)。结构论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其结构要素、相互关系及功能的分析。它的理论构思的前提是对历史、现实做唯物主义的理解。因此,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将社会分为物质、意识两大块,分别  相似文献   
44.
彭耀光 《哲学动态》2012,(11):41-48
理学的形成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在理学创始人二程那里表现尤为明显。二程出入佛老数十年而后返归儒家立场,并基于强烈的护教意识及延续儒家道统的使命感对佛教展开了尖锐批判。不过,二程辟佛并非只有单向的意义,它同时也为二程构建自己的理学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5.
尹景旺 《哲学动态》2012,(10):68-73
1745年休谟(1711-1776)在哲学著作《人类理解研究》中就已表明,他的注意力转向了历史问题。1752年休谟开始写作《英国史》,1756年出版第1卷,前后共写了六大卷,在时间跨度上该书从公元前凯撒入侵一直写到1688年光荣革命,是休谟所有著作中耗时和篇幅最长的著作。《英国史》的  相似文献   
46.
2011年10月19日——22日,由中华朱子学会、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九江学院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时代: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  相似文献   
47.
张俊 《宗教学研究》2012,(1):191-199
在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中,形式和光辉是美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元素。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光辉是一种垂直维度的无限深度,形式是一种水平维度的有限延伸,二者垂直相交形成美(荣耀)。美是形式与光辉结合的产物,这一古典美学思想源自中世纪神学美学,巴尔塔萨继承过来加以新的发展——在其神学美学视域中,形式与光辉只有在基督中才能完满结合在一起,生成无与伦比的至美——上帝的荣耀。由之,巴尔塔萨建构起一种神学美学基督论或基督论美学。 张俊,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  相似文献   
48.
儒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建立在心性修养的基础上,心性修养是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践行的不可或缺的连接环节或桥梁。先秦儒家孔孟荀和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儒家心性修养论奠立了思想理论基础。汉唐儒家学者继承、传播和维护了传统儒家的心性修养论。宋明儒家学者将儒家心性修养论发展得更为理论化、精致化。探讨儒家心性修养论,在批判其历史和阶级局限性的同时,吸收和借鉴其有价值的、合理的因素,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49.
自上世纪德性论的转向以来,德性论是否可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许多学者认为德性论由于强调通过人的习惯行为养成德性,因此,德性是与特殊的社会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相对主义的特征,不具有普遍的性质.对于这些质疑,以孔孟的德性论为例观之,孔孟的德性论不仅有一个社会性的维度,还有一个人性论的维度,这为德性论超越具体的社会条件的局限而具有普遍的性质提供了可能.而德性培养过程中的智能的作用恰可起到联系特殊与一般的作用.伦理道德的普遍性具有与理论科学中的普遍性不一样的特征,具有大体如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0.
德福一致是中外哲人探讨的千古难题,难就难在人们希望德福一致,但又缺少证明其一致的理据.康德在分析批判以往哲学家有关德福的说法的基础上,借助于神学提出他自己的至善论的解答.反思康德的这一解答能够发现康德的至善论求助于神学的原因及其逻辑上的问题,由此可以从非神学的路径,从厘清幸福概念以及存在论和目的论的视角来解答这一难题,并揭示康德至善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