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王新民 《天风》1995,(8):23-24
民主办教会是近年来人们常谈论的,看起来在教会内发扬民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人也想在《天风》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之际,在党中央胜利召开了十四届四中全会的大好形势下,中国道教协会于1994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二次理事会议。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领导莅会祝贺,并向参加会议的各位理事表示慰问。 首先,中国道教协会傅元天会长作了《加强管理,服务社会,发扬道教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3.
学佛三境界     
高健 《佛教文化》1997,(1):46-46
一者,学佛之前的境界可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众生学佛之前,因不明佛法大义,慧眼未开,无量劫来的妄念缠绕难解,世俗眼光大多停留在眼前有限事物的表层联系上,分别计度之心特重,若有人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稍稍深入研究那么一点点(其实仍是很表浅的),或可被世人认为是大聪明者,却将至深至广、最为圆融无碍又难值难遇的佛法圣谛反视为“迷信”故而见山执山,见水执水,固执所见,难得般苦。二者,学佛初入时的境界可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学佛若能初步入门,可渐悟成顿悟“境由。必造”、“四大皆空”之宇宙真谛,故而…  相似文献   
54.
姜安 《佛教文化》1993,(2):40-42
本期的好稿件纷至沓来,令主编好生欢喜。本栏这篇文章便是发稿之际从天而降,一封快件赶上了排版期限。作者姜安热心于佛教文化,而且与上期《火日藏仓活佛转世记》的作者闵有德先生文章呼应,珠联壁合。二人竟是一对贤伉俪,令人赞叹。姜安女士“与藏民族有亲缘关系并研究藏族文化”,可喜可贺。祝愿汉藏民族和睦,显密佛法圆融。  相似文献   
55.
从佛弟子到被奉为诸佛之师,从代表般若智慧到代表整体佛教智慧,是印度佛教中文殊信仰发展的两条主脉。从争论文殊与普贤排名到提出"三圣圆融"学说,从确立五台山为文殊根本道场到建成佛教朝拜、修行、研究和弘法圣地,是文殊信仰中国化发展的两条主脉。特例性质的文殊信仰在中印佛教中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6.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严宗初祖杜顺与五台山关系的分析,揭示中古东亚佛教宗派建构史上的一种模式:圣境与圣僧———指那些被视为菩萨化现的高僧———的双重交互确认。杜顺在中唐以后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并于宋初被尊奉为华严宗初祖。本文首先考证了杜顺乃文殊化现这则传说的来源及其形成时间,进而追问这则传说产生的思想史背景,并得出以下结论:五台山在南北朝末期成为佛教圣山,并在唐高宗至代宗时代确立了其文殊菩萨道场的神圣地位,密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华严宗人希望借助五台山来抬高自身的地位。以澄观为代表的华严宗人凭借《华严经》之于五台山文殊道场的经证渊源,提高了文殊在华严义学体系中原本并不突出的地位,创立了文殊与普贤并重的三圣圆融观。同时,他们通过僧传等文字,编纂了早期华严传习者与五台山的历史渊源,其中的代表就是杜顺乃文殊化身的传说。于是,杜顺通过五台山获得了神圣地位,而五台山则通过杜顺被确立为华严宗的圣山。五台山文殊信仰与华严宗构建起了稳固的相互关联,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7.
中国传统哲学是在经典的诠释中发展的,<周易>诠释学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北宋理学的发生发展.中国古代的经典诠释学的结构可以分为经典的诠释对象、经典诠释的主体和经典诠释三方面,而经典的诠释又可以分析为诠释模式、诠释内涵和诠释风格.对于北朱理学的易学诠释来说,其话语系统是重视义理,其内在理路是坚持"体用一源"的本体与现象的圆融,同时又开出独具特色的修养论与功夫论,其诠释内涵则坚持天道性命的贯通,而赋予本体以价值意义.北宋理学家正是由易学诠释学,从玄学中转出来,而能与佛、道抗衡.理学家对<周易>的解释也解决了会通<孟子>与<中庸>、<易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简讯一束     
《法音》2006,(7):47-48
6月8日至11日,湖北省佛教协会六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在黄石市召开,省佛协全体理事、省重点寺院负责人、省佛协办公室全体人员、武昌佛学院有关教授,以及省民宗委和省委统战部有关领导、黄石市主管宗教工作领导、部门负责人等,共计130多人出席会议。省佛协常务副会长正慈法师作了2005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安排,以及省佛协换届有关准备工作等,副会长见忍法师报告了2005年省佛协慈济功德会经营情况和省佛协关于举办首届“中国湖北禅宗文化论坛”和大型佛教音乐晚会的意见,副会长心继法师报告了中佛协在浙江举办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盛况,副会…  相似文献   
59.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60.
正本刊讯11月20日至22日,山西省佛教协会第八届三次理事会、2014山西省佛教讲经交流会暨全省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在太原龙泉寺举行。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副会长如瑞法师、法海法师、昌善法师及全体理事,省政府宗教主管部门领导,讲经交流法师,以及来自各地的居士300多人出席了会议。11月20日上午,召开了省佛协八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先后传达了中国佛教协会八届三次常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