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左启 《佛学研究》2004,(1):175-182
文章以晚唐文学家李商隐的《梓州慧义精舍南禅院四证堂铭》为线索,着重就慧义寺的历史沿革和“四证堂”所奉四位高僧之间的关系以及禅宗南宗同慧义寺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2.
葛存根  朱永新 《心理科学》2003,26(3):411-414
《三十六计》是“中华管理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更能凸显“中华管理智慧”的比较优势。本文主要关注《三十六计》对道家精髓的吸纳问题,拟从四大变理心理思想的角度对其进行离析与提炼,并略论其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203.
《管子》是一部治国理政的经典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包括人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动力性、矛盾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认识的辩证性,其中轻重关系是治国理政的辩证法核心。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轻重关系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并在这些方面有广泛的运用。轻重关系的内涵是人和事物之间及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生成变化,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不过,轻重关系在封建时代也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4.
朱子认为,《孟子》首章处理的是"义心"、"利心"问题,是在反"利心",但这又不是无法保证后果的"动机论"。在朱子,儒家的这种旨趣,是基于儒家对于义、利的理解以及"义生利"的洞见的,儒家义利观的全面表述应该是:义主合当,不但内在于心,而且外在于事物本身;利则首在各得其所、次在人伦牢固,财用之利,顺此而定;在事物本身,义生利而本末一贯;连人心而论,义心务本而有助于利益自本之末地健康生出,利心逐末而将自末之本地反噬义利;处事之要,在于"充义心而生利、反利心以除害","曰利"之方,当为"罕言"。  相似文献   
205.
郭晶晶  赵婧超 《心理科学》2017,40(6):1302-1308
采用句子违反范式考察汉语隐喻义与本义加工机制的差异及隐喻熟悉性的调节作用。要求被试阅读不同熟悉性的隐喻和本义句子并判断句子正确性,记录其行为与脑电反应。结果显示,熟悉句子隐喻义的加工显著快于本义的加工,而新奇句子则本义的加工更快;脑电水平上,对于熟悉句子,隐喻义违反比本义违反诱发增强的N400和降低的P600效应,而对于新奇句子,隐喻义和本义违反诱发出基本类似的ERP反应。这些结果表明隐喻义和本义加工存在差异,熟悉性显著影响隐喻义的加工,这种影响在较早语义分析和较晚的语义整合阶段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206.
人事吉凶。《汉书·京房传》说:“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值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西汉末,谶纬之说流行,以颇具神秘主义的天人感应说附会儒家六经,假托六经纬书皆孔圣所作,其中《易纬》即对《易》经文的阐释。实  相似文献   
207.
“仁”是孔子思想的原点,“一以贯之”是“仁”通过人之全部生存活动的实际生成与全方位开显。具体说来,“仁”借助于义与礼,并通过事亲、事兄、事君、习六艺、为政、为学、知命等活动得以开显并成为其自身。在此过程中,勇、智、乐的境界也得以同时确立。《论语》中的“仁”只有借助于“一以贯之”才能得到合理的阐释,否则,“仁”就因无法通...  相似文献   
208.
在历来关于《大学》之亲民与新民的争论中,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朱子改亲为新的主要动机在于适应将《大学》义理理学化的需要,但其对于经文的诠释并不符合《大学》文本的思想内容;王阳明主张恢复《大学》古本而复新为亲,突出了亲民的实践品格,更为贴近《大学》文本的原意,却忽视了《大学》古本中客观存在的新民问题。本文主张跳出宋明理学的思维模式,直接返回到《大学》思想的古代源头去探寻新民与亲民的本来意蕴,并对于新民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解释。笔者通过考察《尚书》、《诗经》和《孟子》中的相关文献,发现在原始儒家的思想语境中,所谓新民是相对于新命而言,是新朝子民之意,并不具有性理学的意义。它作为上古思想的遗存被纳入到《大学》内圣外王新的思想体系中,但在《大学》新的思想脉络中,早期儒家经典中关于亲民、新命、新民三者关系的思想线索却变得黯而不彰了,于是导致了后来的种种不同解读,唯有回到亲民和新民思想的发源处,才能真正搞清它们自身的涵义,进而理清二者关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09.
朱虹 《学海》2011,(4):115-121
依据差序原则建立的"亲而信"的人际信任模式,正在被"利相关"的理性取向所代替,这是中国社会宏观结构转型对微观人际交往过程的深刻影响。通过2000份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和30个深度访谈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全景式地勾勒出了社会转型时期的人际信任危机的状态,揭示了中国人的人际信任由关系向理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210.
以南宋政治面貌为背景,朱熹提出了以兰代文化价值理念为核心的政治哲学,希冀建立一个既有上下之秩序,又有整体之和谐的国家。他以天理为最高准绳,要求君主和臣下顺应天理,各尽其职,上下互动。力求达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和谐有序。朱熹把这种政治理念,扩大到宇宙万物的普遍性加以说明,确立了一个理一分殊的本体论体系,在此之下朱熹从易学阴阳对待、交易往来的角度对事物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作出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