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7篇
  7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41.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排除"白大衣现象",增加患者降压治疗的自信心.也使医生能够有效、正确地运用时间治疗学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心理因素较重的人不主张家庭内过多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242.
随着自然和社会科学的进步,现代外科在得到了空前发展的同时,许多矛盾现象也摆在外科医师的面前,例如:手术和非手术、手术扩大与缩小、手工操作和器械使用、手术实施和手术风险、经验主义和循证、临床治愈和健康之间的矛盾,如何正视和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关系到到现代外科学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43.
心灵小憩     
李微 《思维与智慧》2006,(11):35-35
让心先过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练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记住,先让你的心从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一跃而过。”  相似文献   
244.
称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确也表现出东西方的区别。对于中国的称谓说来,有三个特色最为显著。一是自谦自抑。我曾听到一位老学者幽默地说:“五四以前,‘我’字不能随便说,如果谁开口总是‘我’怎样怎样,那就显得有些狂傲。”子女对双亲自称为“不肖”或“不孝”,学生对老师称“不才”、“不学”,下级对上级称“仆”、称“牛马走”。总之,尽量降低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这种习惯还有许多表现,如称自己家为敝舍、寒舍、茅舍,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如此等等,都表现出自我贬抑的文化心态,与西方称谓中的自我意识形成很大反差。  相似文献   
245.
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明,大众媒体会对女性的身体意象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女性身体不满意、饮食失调等。这篇文章回顾了已有研究,综述了媒体和女性身体意象的关系,以及媒体影响女性身体意象的四种相关理论及内在机制。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6.
道德破窗现象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约束的情况下,由尚未修复的伦理道德溃口 所引发的群体性负面道德模仿与个体性道德自弃现象,它是“破窗效应”在伦理道德生活中 的现象呈现,在生活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体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伦理现象。从表面上看,道 德破窗现 象滥觞于失序环境的强烈暗示和其中道德主体的从众模仿,但事实上,它形成于情境中主体 道德知识的缺乏、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实践判断能力的阙如以及有效监督及惩罚的缺位。 道德破窗现象不仅成因复杂而且危害巨大,它有可能在私利的驱使下使恶行驱逐善行,导致 作恶合理化甚至普遍化,使伦理道德规范失灵,引发道德文明衰退。对此,可从四个方面进 行治理:推进社会教化与加强个体积习并举,减少道德无知和盲从;树立坚定的伦理道德信 仰,以防止主体价值观扭曲与义利迷失;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在复杂境遇中 的实践判断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完善道德监督和赏罚机制,消除“失序”及其带来 的负面暗示,彻底铲除道德破窗现象产生、存在的土壤。  相似文献   
247.
橡胶手错觉是一种健康个体将非肉体的假手视为自己真实身体的一部分的体验, 这种错觉可以通过同时轻刷被试面前可见的橡胶手及其不可见的真手而产生.橡胶手错觉已成为一种研究身体拥有感的重要范式, 其产生机制可以分为“自下而上的认知匹配”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匹配”两种加工方式.前者涉及视觉与触觉刺激的同步性; 而后者涉及被试心中预存的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包括真假手之间模态特征,位置空间的相似性).综合上述证据, 身体模型假说与个人边缘空间理论进一步为拥有感产生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整合两种加工方式的解释.橡胶手错觉范式已经被用于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特殊被试病理分析,错觉产生和心理特质之间的关系, 以及神经外科和术后恢复上.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范式本身的拓展,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提高身体模态的仿真效果, 利用橡胶手拥有感的易感性作为筛选与预测身体意象障碍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48.
彭华茂  毛晓飞 《心理学报》2018,50(10):1142-1150
抑制不足理论认为老年人抑制能力不足, 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 阻碍对目标词的检索, 故比年轻人有更多舌尖现象。实验1操纵抑制通达子功能探讨其在老年人舌尖现象中的作用, 采用2(干扰条件:有、无)×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相比于无干扰条件, 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变得更大, 表明老年人舌尖现象和通达功能有关。实验2操纵抑制删除子功能, 采用2(是否激活干扰:是、否)×2(年龄组:老年、年轻)的混合设计, 不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不显著, 而激活干扰条件下舌尖现象年龄差异显著, 舌尖现象随龄增多与删除功能不足有关。通达和删除功能不足是老年人舌尖现象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9.
邵严毅 《学海》2008,(3):195-199
歧义是一个语言形式对应多个意义内容之间矛盾的具体体现,是言语范畴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包括语内因素和语外因素.对于言语歧义的把握应同时兼顾说话人的表达和听话人的理解,不可只偏重一方.  相似文献   
250.
李向平  高虹 《法音》2008,(10):18-28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变。佛教在此过程中为适应时代要求,亦经历了从出世到入世的变化。近代太虚大师提出“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提出,为佛教从出世向人世转变。从而进入社会领域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