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5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利科的"怀疑的解释学"引出一个对解释学的怀疑问题的更加宽泛的思考,强调任何解释学都是对怀疑意识的克服,从近代到现代的西方解释学的发展都表明了这一点。当代的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被给予性",而不是某种先入为主的基础。现象学的被给予性是超越传统基础主义的,它同时也是对怀疑主义的超越,它的怀疑是笛卡尔似的。伽达默尔似乎不满于利科过于执着于怀疑的解释学与信心解释学的对峙和差别,而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即置怀疑的解释学于信心解释学之中,虽然他在本文中并没有明确使用"信心解释学"这个词。对于伽达默尔来说,从怀疑到信心,是通过辩证法来实现的,而他眼里的辩证法被解释学化了,并与现象学对接,它涵盖对话、解释学的应用、实践智慧和视域融合等因素,伽达默尔突出从中引发出来的"分享"概念,强调理解作为一种参与是"分享",而不是独占,它不是获取部分,而是获取整体,人类的文明、文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曾展现出通往第一哲学的三条主要道路:朴素的—客观主义道路、超越论的—观念论道路和现象学道路。朴素的—客观主义道路呈现出第一哲学的原本抱负,即为整个世界寻找作为本原、开端、根据的最在先者或首要之物。但它朴素的—客观主义导致了它的独断性、非明见性以及作为其必然后果的怀疑主义。第二条道路选择返回到以具有明见性、确定性的自我—我思为首要之物的超越论的观念论。但它付出的代价则是自我的二元分裂和迷失。通往第一哲学的现象学道路既满足了第一哲学对开端或本原之物的追求,同时又克服了前两条道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问:近代以来,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方向,穆斯林学者对伊斯兰教的某些教义做出新的解释,出现了新的伊斯兰思潮和流派,对世界各地穆斯林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些地区的穆斯林将这些新思潮和主张付诸实践,也产生过重要的政治影响。在您看来,近现代伊斯兰思潮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当代伊斯兰教的发展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11-1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和东北大学主办的第13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上海大学隆重召开。此次技术哲学年会的主题是技术、城市与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5.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相似文献
16.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 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 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 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 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 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 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 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按黑格尔自己的说法,叫做"意识的经验科学",是专门谈意识的。在这里,意识是以"经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里的"经验"(Erfahrung)有"经历"之意,也就是说,意识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把精神现象学单纯当作一门现实的历史科学,类似于人类从古到今的意识发生学。相反,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确是被当作一种哲学,它考察的是一般意识本身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一、识与“先验的媒体性”近代哲学的“自我与反省”的问题群,自笛卡尔提出之后,在经康德至德意志观念论的展开过程中,不断形成哲学思维的一些重要主题,并且也被视为方法论的基础。特别是费希特的“知识学”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自我意识中寻找到了自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发展的背景,研究命题与体系式思想.研究方法及在咨询和治疗上的应用四个方面来探讨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影响。主要关注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对人性,人的生存方式和独特性的看法上给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示.以及存在主义的创新的本体论对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跳出传统心理学模式走上“第三条道路”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