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精神系统的健康与和谐是人类生活水准的一大指标.精神学的建构正是为人们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开辟道路.刘文英先生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精神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批判、吸收利用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成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系统的结构模型,创建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学",为精神学的研究,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2.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3.
施食是道教斋醮道场的一种,其主要内容是由斋主邀请道士设置神坛,摆设供品,由高功法师书写青词表章,诵念咒语,上达告知神灵天尊,祈使斋主的九世父母及一切亡魂从地狱幽冥中得到解脱,往生天界,脱离苦海。通过对亡魂的超度,进一步达到保佑斋主及世人免生灾难、福寿康宁、合家平安  相似文献   
184.
《中国天主教》2006,(2):47-47
翻阅相簿,笔者追忆早年参与基督新教的大小片段,信仰种子植根于基督新教;过去10年,从基督新教到天主教,基督宗教信仰得以萌芽、成长,以致有望开花结果,眼界逐步开阔,经验与体会从宗徒传下来的传承,最近于夜间神学课程有机会涉猎东正教的一鳞半爪,听着、读着、感受着,愈发被东方教会的神秘性所吸引,体会东方教会的深厚传统色彩。  相似文献   
185.
谈潜能     
“圣神显示在每个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这是《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七节里的一句话。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圣的潜能。在当今这个知识化的信息时  相似文献   
186.
渊声 《天风》2013,(10):64-64
[问]今年我儿子快要高中毕业了,我有个想法,希望他能去读神学,将来能成为传道人。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87.
寇建国 《天风》2013,(1):F0002-F0002
基督教全国两会于2012年12月4日至7日,在沪举办中西部基层教会神学毕业生培训班,帮助中西部教会顺应时代需要,提升讲台侍奉水平。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层教会侍奉多年的百位神学院校毕业生接受了培训。  相似文献   
188.
孙琪 《天风》2013,8(8):36-39
2013年8月底,中国基督教两会将派员赴台与台湾地区基督教界共同举办"两岸论坛",就两岸教会发展近况、神学教育、社会关怀、牧养事工等专题进行交流,以增进了解,推动两岸教会的联络与合作。为了配合这个"论坛",本刊特刊发基督教全国两会研究部同工文章,就台湾教会的历史与现状向读者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9.
梅谦立 《现代哲学》2007,(3):112-119
法国现代哲学把伦理学作为一个核心问题。在现象学的框架之下,勒维纳斯和利科重新思考了主体的自由及其责任。该文简单地介绍这两位哲学家的基本观念。勒维纳斯比较强调个人对他人的无限伦理责任,而利科更强调美德,把它当作为伦理生活的出发点。虽然这些伦理立场不同而很难协调,可是它们都提供很必要的资源来思考现代伦理生活所面的困境和它的未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0.
尚杰 《学海》2007,(3):25-32
与“抽象的”研究伦理学“概念”的做法不同,舍勒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直接描述具有道德价值的“具体心情”。舍勒试图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地上”,他以描述的方式,分析具有现象学性质的“心情”,在胡塞尔应该说“纯粹意识”的地方,舍勒说“纯粹心情”或“纯粹价值”,让这些心情本身具有道德价值含义。羞耻感是返回自身的心情,是冲向自己的意向的转变,天然具有现象学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又是一门升华心情的学问,就悔悟而言,不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心情,改变从前的心理习惯,让精神生活重新开始。因此,悔悟是战胜自己的积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