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天风》2011,(2):27-29
当代中国宗教学已成为被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从开创到成熟,从敏感意义上的"险学"到蓬勃发展的"显学",形成了许多研究热点和发展热潮。2010年,《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理论版盘点年度十大宗教学观点,让人们再次体悟中国政界、教界、学界的有识之士对宗教的敏锐观察、集中思考、深度分析以及现实关怀,限于篇幅,我们摘录其中数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2.
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地区七所高校663名在校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选择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时所用的标准却有很高的一致性.(2)“高级职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中的首选职业,又是现实中的首选职业.(3)“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职业中的自主程度”成为大学生择业时的主要标准.(4)大学生的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与其所在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科类、性别、是否临近毕业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杨红梅 《学海》2023,(6):180-190
《民法典》第1234条确定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为环境犯罪造成的生态损害的修复提供了实体法依据,但也引发了环境犯罪中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刑民衔接问题。在实体层面,由于修复生态环境责任在性质上属于环境民事责任,相较于环境刑事责任具有优位性,可将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环境刑事案件的酌定从宽情节以保障其优位性的有效落实;在程序层面,基于当前修复生态环境责任的民事实现路径为生态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二元诉讼模式,应当在“刑主民辅”的司法背景下,统筹修复生态环境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衔接好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体优化路径包括:在实体层面,应当把扩大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量刑情节的适用范围,并确定其从宽幅度;在程序衔接层面,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并充分尊重行政主体的环境保护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84.
苏峻 《世界哲学》2023,(1):48-56+161
在《形而上学》Θ6的1048b18-35中,亚里士多德区分了运动和现实,认为同一项活动不可能既是运动又是“严格意义的现实”。本文旨在阐明这一区分的内涵。通过考察“观看”这一典型例子,可以发现一项活动是运动还是“严格意义的现实”,取决于我们所采取的视角。从动力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现实都是运动;而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些运动,因其在形式上具有完备性,而成为“严格意义的现实”。因此,“观看”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活动可以同时被称为运动和“严格意义的现实”。  相似文献   
85.
企业伦理:意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从日常伦理衍生而来,但也具有自身的场域逻辑;企业伦理主要涵括企业之于社会系统的责任伦理和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的功能渐次演绎为“约束效用”、“工具效用”以及“价值效用”;在一定情境下,企业伦理与其组织功效、经济绩效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兼容性”。  相似文献   
86.
在《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中,约纳斯将其伦理学第一原则——责任原理运用到现代技术,尤其是运用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力求对现代技术做出哲学批判和伦理学评估。这些运用的精神内核囊括了三点:对现代技术的本体论考察,技术必须接受伦理学的评估;对传统德性观的扬弃,德性应从个人实践转向公共领域;对价值中立问题的深刻检视,科技根本关涉着道德判断。责任伦理的性质和意义通过约纳斯的分析得以彰显:它既是本体论的,也是应用着的。约纳斯对现代技术的深刻反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7.
王燕 《道德与文明》2019,(2):103-110
亚当·沙夫"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观"旨在凸显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性、优越性和彻底性。他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归结为其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自主的个人)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围绕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个人观和辩证法,揭示了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与特殊性,认为只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才配得"战斗"之名。虽然沙夫对马克思人道主义个人观的分析没有抓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本性,但他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明战斗性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固有本性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各种人道主义思潮相互竞争的历史时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不仅要秉持战斗的(或积极行动的)立场和态度,还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来阐发、捍卫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8.
责任消费是联合国确立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消费者除积极维护消费中的道德权利外,还应自觉承担消费中的道德责任。责任消费理念针对消费主义的弊端而兴起,显示出助推人的全面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伦理价值,内含人类美好生活所要求的新型消费模式的方向。应该通过理念阐释、制度安排、宣传教育及消费者行为自觉等多个路径,使责任消费这一"善"的理念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活的善"和广大消费者"个体的美德"。  相似文献   
89.
与现代社会的道德旁观现象类似,《孟子》中的"见牛未见羊"现象揭示出:虽然人皆有不忍之心,但却不是人人皆能将其有所推扩。要解读这一现象,必须撇开孟子性善立场的先入为主,回到齐宣王本人的语境中审视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总体而言,孟子强调的不忍之心对齐宣王而言主要意味着一种心理平复所带来的道德欲求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对应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乃是一种原始意味的被动道德欲求,而孟子希冀齐宣王具备的却是一种"不谓命"式的君子道德意志。两者在外向推扩方面的动力差别造就了"见牛未见羊"现象的出现。引申而言,促使齐宣王做出行为反应的被动道德欲求更普遍地以一种旨在使行为主体获得道德满足感的消费形式存在。这致使人们往往将道德等同为一种道德消费,并因满足感获得途径的便宜而过高估计了自己践履道德的真实能力。故而每当身临困境时便习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介入其中,拒绝或不能担负相应的道德责任,于此就出现了常见的道德旁观现象。因而"推扩"的心理基础或更应被理解为一种不得满足的负疚感,以及由此激发的使他人从中获得解脱的决心,而不能简单架构于恻隐之心的"人皆有之"上。  相似文献   
90.
儒家伦理是一个多元一体的伦理系统,它兼具德性伦理和德行伦理、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儒家伦理学无疑是一种德性伦理学,但是它也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德行伦理学。而儒家所阐发的行为伦理构成了儒家德行伦理学的核心,它所揭示的"行""为"和"行为"范畴的义理,鲜明地体现了儒家责任伦理所包含的做事、不做事、应做事等本质规定性,充分体现了高度的实践理性智慧。儒家行为责任伦理体现为三大层面:一是行为责任伦理的基本规定,二是行为责任的内容指向,三是行为的责任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