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先秦儒家取法“先王之道”,心怀“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推崇“尧舜禅让”的政治制度,执掌和传承着夏商周三代因损益而“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但是,礼崩乐坏的现实与他们心怀的崇高理想落差巨大,故而先秦儒家一直处于无法实现理想的政治焦虑当中,而这种焦虑也表现在他们对于使用语言表达见解的方式和态度上。在“百家异说”、“百家争鸣”的学术背景下,孔子、孟子恰恰对于言辞辩论保持着谨慎态度,到了荀子则开始转变了对待言语的这种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22.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其具有症状重、病程慢、复发率高、社会功能明显缺损等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家庭环境因素在焦虑障碍的发病、转归和预后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特点和家庭互动模式的研究结果.系统式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家庭治疗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式家庭治疗用于焦虑障碍具有良好疗效.今后,还应该运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焦虑症家庭动力学特点和家庭功能,并采用更加严格的随机对照设计,进一步证实系统式家庭治疗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焦虑抑郁广泛存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已成共识。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理问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焦虑抑郁导致的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失衡会进一步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发展。对于非器质性心脏病,β受体阻滞剂与抗焦虑药物合用有很好的疗效;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时患者的焦虑抑郁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引起的焦虑抑郁更为常见。临床上对焦虑抑郁症状要有充分的重视,积极识别并诊断,以期进一步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4.
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最能体现身与心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特点。但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焦虑的诊疗率不足1%。这说明现有的诊疗理念和方式没有将心血管疾病和精神障碍联系起来,给患者全面全程的干预和管理。这样的缺陷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功能障碍,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还增加患者及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从心身一体的诊疗理念,谈谈抑郁焦虑与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5.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交往态度、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促进民族交往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减弱消极刻板印象和民族本质论而间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认同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消极刻板印象在民族接触和群际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项整合的研究理论上丰富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研究,发现了新的中介变量,对促进民族交往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的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严重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的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28.
基于发展系统论和社会提供论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322名留守、323名非留守母子进行为期半年共两次的追踪测查,考察家庭(母亲心理控制)、学校(教师支持)和同伴(朋友支持)系统对焦虑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控制对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中介效应受教师支持的调节,随教师支持水平的提高,中介效应变得不再显著;(3)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直接效应受朋友支持的调节,随朋友支持水平的提高,直接效应变得不再显著。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母亲、教师、同伴的视角打破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29.
元刻板印象威胁是指消极元刻板印象所导致的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会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进而损害其行为表现。基于群际焦虑模型,本研究拟考查元刻板印象、群际焦虑、自尊等因素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具体为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群际焦虑的中介作用、自尊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158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操控指导语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威胁组(消极元刻板印象激活组)和无威胁组(元刻板印象未激活组)。结果如下:(1)威胁组被试的群际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无威胁组,群际关系水平显著低于无威胁组;(2)群际焦虑在元刻板印象威胁与群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自尊在前半路径(元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间)和后半路径(群际焦虑与群际关系间)均起调节作用。结论:激活贫困大学生消极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威胁效应。  相似文献   
30.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