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生如布     
在人类发明的所有词语中,意见最大的应该算人生这个词了。因为从古至今,人生这个话题被人们当成了皮球,总是被人说来说去,踢来踢去,而且似乎是愈说愈新。其实,那并不是真的把人生说出什么新的涵义来了,而是词语的一种缠绕、派生。  相似文献   
92.
《周易·象传》是对《周易》卦象和爻辞所作的解释,实乃存性明理、修身养德、安定民众的典籍,是一部圣人"学易,可以无大过"的教化之书。《象传》极力主张设立教化以化民成德,并与不言之教、无为之化共同构成人文教化的根本途径。强调个人的修身明德,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又特别重视培育圣贤君子人格,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原则,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大凡一个人无不活在梦想之中。不过,人生有差异,秉性各不同,有的人,偏重于梦想,有的人更看重的,却是现实。梦想犹如艺术作品,它可以照见一个人的灵魂;现实却是一面写实的镜子,它让人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一张多变或木讷的脸。  相似文献   
94.
引言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一幅历史长卷.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全卷进行了评价.它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  相似文献   
95.
正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近代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本次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彰显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表达了道教的慈爱精神  相似文献   
96.
SNARC效应是人类空间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限于技术手段,现有SNARC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多以小尺度空间环境为基础,致使其生态效度较低。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范式,通过增强现实技术生成的交互情境,从核心加工系统(静态空间SNARC、动态空间SNARC、静态-动态联合SNARC)和加工特性两个方面,研究建立起基于大尺度空间环境的SNARC加工模型。为人类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97.
张一兵 《哲学研究》2016,(4):68-77,129
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明确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重新解读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在他这里,康德的认识论构架本身是商品生产中发生的特定历史结果,知识的形式能够先验于感性世界,恰恰因之于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的历史性挣脱和分离。这种分离遮蔽了劳动创造性关系在商品交换活动的现实抽象所生成的一种构序社会存在的客观的社会先验性,而这种社会先验才是康德-黑格尔先验观念的真正根据。索恩-雷特尔第一次指认了商品交换中发生的现实抽象并不仅仅是主观思维的活动机制,作为概念生成的真正劳作工地是发生于社会存在中的一种客观抽象,恰恰是这种现实抽象建构了先验的社会生活形式,并由此规制了思维形式的主观抽象活动以生成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98.
蔡昱 《道德与文明》2021,(4):129-141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这是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性恐惧出发的道德教育,才是摆脱了道德说教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9.
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包含三个环节:(1)从博士论文写作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分别以希腊自然神论和19世纪普鲁士政治唯灵论为批判对象,揭示出人在“社会现实”中的不自由是宗教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2)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为节点,马克思通过考察国家神论与私有财产拜物教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了作为“市民社会”前提的现代私有财产关系,是人在当下陷入不自由的根本原因;(3)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至与恩格斯共同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既发掘出市民社会的宗教精神是理性神论与历史唯灵论,又在表征人类实践的“社会历史”中,指认了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对私有财产关系的扬弃,是人类实现自由的历史前提。据此可知,青年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不是对某一特定宗教观念的理论剖析,而是对宗教本身何以可能的社会前提进行的哲学反思。它内含对导致人类不自由的社会前提进行检视,并对人类自由得以实现的历史前提进行展望的社会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0.
一哲学何以多元哲学多元,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门比其他任何学科更古老的学科,至今却连"什么是哲学"或者"哲学是什么"之类前提性或基础性的问题都无法求得一致答案,这对其他任何学科而言都是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