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篇
  3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张立平 《学海》2008,1(3):161-167
诉讼证明目的,是诉讼证明主体在一定的诉讼中通过具体诉讼证明活动,对诉讼事实证明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性目标或结果.诉讼证明目的具有个别性与共同性、合法性与非法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作为诉讼法上之诉讼证明目的只能是合法性目的.追求诉讼事实的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主体的合法性、共同性、理想性目的,对诉讼事实的盖然性判断是客观真实的理想性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选择.诉讼证明目的之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包括制度条件、物质条件和认识条件,诉讼证据制度的构建应与一定的诉讼证明条件相适应,以有利于司法正义之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62.
宋文 《学海》2008,134(2):186-189
扎迪·史密斯在其新作<论美>中继承和发展了福斯特的联结思想和英国讽刺小说传统,以喜剧的语言,围绕两个家庭纷争,诠释了爱与美的意义,同时讨论了种族身份、文化冲突等困扰当今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3.
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立人格能否影响其现实问题解决的质量,对个人/人际高低分组的共30名大学生进行了现实问题解决访谈,结果发现:个人/人际自立高分组被试在访谈中解决个人/人际问题的质量显著高于低分组。为了探索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大学生日常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对101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自立人格的多个维度都与日常问题解决能力的维度有显著相关,自立人格的多个相关维度是日常问题解决相关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两个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研究假设:自立人格利于个体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自立人格包含或涉及个体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素。此外,自立人格影响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的具体特点和机制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科学和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效应,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为宗教向社会和谐做贡献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其主要途径是慰藉和化导人心,也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格局中,发挥宗教“超越现实”来建构“人生意义”的功能,让它通过科学实证之外的另一途径来化解人们的价值迷失:发挥宗教在非政治非经济意义上开展活动的功能,通过宗教活动让信众得到心灵的关怀和化解失意的情绪;发挥宗教建构彼岸意义和追求出世关怀的功能,以此化解人们毫无顾忌和毫无畏惧的心气,使人们自己为自己建立起违法乱纪的心理屏障。  相似文献   
65.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66.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7.
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差异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68.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理论是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应用现实治疗法的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取代“控制理论”成为现实治疗法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一生所做的都是综合行为,人唯一能够选择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理论修正了基本需要、优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和内涵,强调内部控制,强调人的选择,否认心理疾病,重视关系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选择理论产生的历程,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咨询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文化及咨询经验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9.
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置图。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  相似文献   
70.
无神论者的道德 上述批评主张无神论和低劣的道德品格相关。无论如何.无神论的批评家们可以认为.尽管无神论者的道德水准并不比信仰上帝者低劣.但是他们却没有可以证明为正当的理由说明他们能够这样。因此.无神论者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道德品格比有神论者低劣.而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似乎可信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