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以程颐与其弟子吕大临与苏季明的“中和”之辩为中心 ,围绕双方辩论的焦点 :中和的名义、已发与未发的工夫、应付情感的方法等 ,详细考察了北宋道学家视野中的“中和”说。本文认为 ,程颐与其高足的“中和”之辩 ,体现了心性二元论的道德理性主义与心性一元论的道德直觉主义的交锋 ,一方面重新开启了《中庸》“中和”说的不同视域 ,另一方面也为朱熹乾道五年的“中和”之悟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契机。  相似文献   
72.
在21世纪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只有符合人类社会新的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经济浪潮中找到生存的空间.人性化设计是当今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趋向.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还可以使我们的产品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3.
王珏 《世界哲学》2009,(5):126-142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身体问题”所问及的与其说是海德格尔关于身体的看法,不如说仅仅是一个疑问:“为什么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中缺乏关于身体的研究?”本文将首先对这个极具争议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的评述,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体主题总是不自觉地被现成化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试图另辟蹊径,不仅仅是去定位海德格尔对身体问题的论述,更是要随同海德格尔一起去揭示身体现象。本文最终表明,身体现象与世界现象处于动态的相互促进的结构中,从这个角度上看,身体维度凭借其大地式的特质成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关键枢纽,其中隐含着重大的思想契机。  相似文献   
74.
本讲义首先是围绕着讲座的题目展开的,海德格尔依次说明了“本体论”、“实际性”以及“实际性的解释学”的含义,并初步表达了他的整个讲座的要旨。他所理解的本体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象论,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探讨,实际性指的是人的此在,而实际性的解释学涉及此在自身的解释。他所提供的西方解释学史纲也是基于他的实际性解释学立场的,根据这个立场,他对奥古斯丁的解释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相反,他对当时占主流的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认识论一方法论解释学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75.
张能为 《哲学研究》2023,(11):86-96+129
“希望”问题在伽达默尔思想中具有整体性的、内在性的重要意义,是他后期声称的最重要“学说”,也是他没有任何保留地捍卫的唯一论题。伽达默尔承续海德格尔思想,既肯定时间性、历史性之于解释学的重大意义,也强调未来性之于实践哲学理智理想的内在关联。不同于将希望归为宗教上的上帝信仰、视作心理性的激情之物,抑或作为科学知识的应用的理解,伽达默尔把希望问题看作哲学性论题,将其置于“人的此在”的存在结构要素、实践哲学的“理智理想”和生活世界规划创造三个维度上分析,阐明希望既是人的此在的自身理解与规定,且由其显现而构成存在本身,也是实践理性具体化的普遍性理智理想,还是生活世界应有改变的可能性规划与期望构想。解释学存在论、实践理智具体化,整体方向性、未来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以及理性自由共同构成了“希望”之思的重要特性。伽达默尔主张希望不由外而来,而来自人的此在之理解,“逻各斯”与“努斯”精神相结合,是以善本身为目的的世界定向筹划。哲学的工作和任务在于,让超越性的“希望”得到理性化、具体化与现实化之规定、实行,以使人们从中获得关于希望的满足和实现。  相似文献   
76.
小男孩的出身很不好。命运之神把他丢在一对卑贱、肮脏的鱼贩夫妇家里。 家里穷得要命,两个姐姐都因营养不良而先后夭折了,幸运的是,他保住了小命。可是活着的他却免不了艰辛备尝。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一天到晚吵架,斗嘴,甚至打架,像噩梦一样困扰着他,年纪轻轻,他就变得异常忧郁,不爱说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在路上     
是傍晚,车轮滑入城市边缘。家,就隐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想着,我油然地正了正身子。 一盏盏路灯,齐刷刷亮起昏黄,很像祖母迷糊的眼。祖母在世时,每次我们叫她,她都会展开笑颜,脸上铺满日子一样的安详。  相似文献   
78.
汪子祺 《天风》1994,(4):33-34
曾经,我是那样地轻视金钱,认为世上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金钱能买床褥,但不能买睡眠;能买书籍,却不能买头脑;能买食物,却不能买胃口;能买化妆品,却不能买美;能买补品,却不能买健康;能买楼房,不能买家;能买精品,不能买教养;能买娱乐,不能买幸福;能买庙宇教堂。  相似文献   
79.
本文试图以先秦“天命”观、老子的“道”、道教天命思想及其政治作用、承负因袭的客体说、“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说等观念为主,对早期道教天命思想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0.
以往学界对康德与海德格尔在时间观上的联系关注较多,而对他们在历史观上的联系则关注不足。但是,由于时间学说在二者的思想体系中都构成历史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将比较研究从时间观继续推进到历史哲学领域。康德基于其无限性时间观将人类历史看作无限的和普遍的,并且这种普遍性来自人类理性的先天预设。海德格尔彻底解构了康德的这一历史观。他将世界历史奠基于此在的有限性生命之上,后者决定了此在之生存的时间性和历史性都是有限的。从此在的有限生命到此在的有限的时间性和历史性,再到在世内照面的上手之物和现成事物,世界历史按照这个存在论秩序徐徐展开。这样的历史无法承载普遍法则,而是生动呈现此在及其生活世界的演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