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42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杨昕 《美与时代》2014,(12):57-58
从我国目前设计行业所出现的很多的模仿,抄袭现象的角度来看,分析提出了中国走包装设计原创道路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认为只有吸收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因素,并且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手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的原创包装之路。  相似文献   
192.
刘钊  强薇 《美与时代》2014,(12):33-33
现以工业设计心理学为基础,结合现有材料和前沿科学技术,打破现有的建筑与设施设备独立思维、分别建造的传统观念,创建一种新的建筑架构,探索和研究出一种更符合人们生活习惯、心理活动、人机关系的和逸性智能办公空间。  相似文献   
193.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传资源丰富,尤其是装饰装饰艺术种类繁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高校艺术教育植根本土和民族,开设传统装饰临摹和传统工艺学习等课程,可以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提供起到人才保障、数据保存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张钟灵 《美与时代》2014,(12):63-6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提高书籍装帧设计的品味格调,以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成为了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格式塔心理学的出现及其运用价值为书籍装帧设计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出路,迎合了书籍装帧设计的独特性与多元化性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品味格调需求。但是,如何将格式塔心理学巧妙并完美的运用到书籍装帧工作中,成为了当前书籍装帧设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5.
曹辛之是"九叶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其早期诗歌深受闻一多浪漫主义诗风的影响,后期诗歌则偏向于现实主义风格,即以政治抒情为主,理想主义为辅,且略带讽刺意味。曹辛之在诗歌中鲜明地体现出了自身经历和自我心灵,使其诗歌艺术具有特殊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6.
随着艺术展览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当代艺术档案的编辑和制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多年来,收藏、研究和展览当代艺术作品的美术馆、画廊都意识到,艺术档案是艺术研究和展览的灵魂,但是大多数机构还将艺术档案的编撰停留在收集原始资料的阶段。经过对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当代艺术档案的考察分析,认为当代艺术档案整理编辑的逻辑,应该是标准化开源的分类研究方法在艺术研究和艺术策展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7.
肖伊绯 《法音》2014,(3):48-50
正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西距成都271公里,东距重庆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  相似文献   
198.
高瑞泉 《现代哲学》2023,(1):136-151
“直觉”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迄今已演化为一个观念的谱系。最初将其显题化的是梁漱溟先生,他从柏格森哲学中汲取“直觉”,并与孔学尤其是王门后学和唯识学相结合,通过批判工具理性弘扬东方价值,其叙事策略下伏着禅宗“顿悟”的“底子”。熊十力先生同样批评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不能“证体”,视柏格森的“直觉”为“习气”并扬弃之。他认为哲学家在“慎思明辩”之后尚需“脱然超悟”,不过强调“悟”既有“顿”又有“渐”,并代之以更儒学化的概念“默识”与“体认”,以与其“性修不二”说相配合,同时以“良知是呈现”为牟宗三的“智的直觉”说开辟了路向。受过新实在论洗礼的冯友兰先生,则将“分析后的直觉”作为形上学的方法,且名之为“负的方法”,主要借助禅宗的“顿悟”,以解决所谓“第一义不可说”问题,导引人进入“天地境界”。冯契以为解决“第一义不可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得’”的问题。他认为禅宗的“顿悟”说不但对宗门有解放的意义,而且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赞成将“顿悟”或“直觉”视为孤立的意识活动并将其神秘化。他借“转识成智”来论述如何从知识到智慧。“转识成智”由三个互相连锁的环节构成:辩...  相似文献   
199.
《庄子·达生》“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必须结合《周礼·考工记》“梓人为筍、虡”的相关记载以及中国古代工匠文化传统加以理解与验证。“■”是悬挂钟、磬之类大型组合乐器的木质结构,具有“承重”与“发声”的双重功能,雕刻猛兽作装饰,从而收到“击其所县而由其虡鸣”的美学效果。树木的原生形态与“■”体装饰动物之间天然的相似性,尤能凸显其“拨尔而怒”的猛厉神态。这种“以天合天”的设计思想受到先秦儒家与道家的双重思想影响:一方面,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审曲面势”的工匠文化传统,亦遵循儒家“天工”与“人工”完美结合的“知者创物”思想原则;另一方面,也是老子“大制无割”的政治思想在造物活动中的逻辑延伸,而且与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思想关联。  相似文献   
200.
无产阶级要求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重要议题。资本主义国家以资产阶级社会为根基,它同无产阶级要求的国家存在着本质区别。从现代国家到国家完全消亡的历史演进过程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或“(半资产阶级)国家”、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四个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以彻底打碎传统国家机器为首要条件,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推动实现人的解放的政治形式。“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在狭义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非政治国家”的制度形式,在广义上还包括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制度形式。《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现代国家观,对于我们准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方位和制度特征,以及充分发挥现代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所有制上的优势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