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及其现代变革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必须对传统经济伦理进行根本的变革:(1)变革“重公轻私”的产权伦理;(2)变革“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分配伦理;(3)变革通行于熟人社会的“诚信”道德;(4)变革“家庭主义”。但由于存在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因而“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变革将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892.
先秦时期孔子与墨子关于 “爱人”的伦理思想, 有相同之处, 又有相异之点。本文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提出现代伦理建设应从中汲取的积极因素和历史经验: 凸显 “爱人”伦理原则在现代伦理建设中的地位; 坚持平等互义互利的伦理模式, 维系调处现代人际关系; 立足现实, 开展道德宣传教育, 建设富有生命力的现代伦理学。  相似文献   
893.
章建刚 《学海》2001,1(1):46-50
20世纪前30年间,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否定的和肯定的两种倾向否定旧文化旧艺术,倡导新文化新人格.传统艺术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随着新式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诞生,各种建设性的艺术理论也以教材、导论的形式涌现,这分别属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类讨论很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但这些理解毕竟是个短暂的开始,对艺术的理解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社会及其学术环境的进步和改善而深入.  相似文献   
894.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895.
吴志福 《天风》2018,(9):52-53
有个聚会点为了吸引年轻人,采用了现代的赞美方式。每次主日礼拜时总是鼓声震天,导致有些信徒难以安静地祈祷、敬拜。这个聚会点的敬拜方式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些信徒认为这样的方式难以让人静下心来敬拜主,对于生命成长毫无益处,希望教会能够恢复传统的礼拜仪式。  相似文献   
896.
《中国宗教》2018,(10):37-39
普陀山现已修建开放的佛教寺院有50多处,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以下简称“佛协”)和寺院僧团两套组织构成了整体寺院群。佛协是管理服务实体,僧团是宗教修行组织。这样的组织定位,既符合现代社会团体管理要求,又继承了传统佛教丛林管理模式。全山寺院(单位)功能与定位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97.
7月14日-15日,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14日,道教教义体系的现代建构启动仪式举行。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陈宗荣、一司司长王健,宗教文化出版社社长任继春,原国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长李寒颖,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道长.  相似文献   
898.
牟宗三是现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有着两次意义深远的转变,佛学最终在其思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早年受其师熊十力的影响开始对佛教有所涉猎,但更多偏重于知识性的了解,直至一次特殊的机缘方才对佛学用力。这一转折所引发的"悲情三昧"直接影响了牟氏哲学的整体进路。《佛性与般若》这部巨著则标志着牟氏佛学思想的成熟,其中肯定了天台圆教有一特殊的"佛教式的存有论"可以对法之存在等问题作出圆满的交代。这一"存有论转变"的意义在于,牟宗三最终认识到不必亦不可用儒家之体用义、创生义去衡量佛教,而应以"不以佛教为忌"的态度正视之。牟宗三跳出了拒斥佛老的窠臼,亦由此展现了新儒学之"新"的另一面向。  相似文献   
899.
正在我国多元的宗教文化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只有深入研究道教,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日本和西方学界,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中国大陆较早对道教进行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人三十多年的接续努力与不断探索,当前中国的道教研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北京东岳庙管理委员会、青城山道  相似文献   
900.
赵海燕 《孔子研究》2016,(5):146-153
"直觉"方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并且其发展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如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贺麟和牟宗三都力图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深入开掘中国哲学传统中"直觉"之意义,以区别于以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而凸显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形态哲学的价值与"自性"。与此同时,现代新儒家并非一味囿于中国哲学传统,而是在吸取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力图改造中国哲学传统,以使其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