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14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47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孔子研究》2015,(1)
"三纲"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传统儒家道德体系的"总纲",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批评。一些人认为,"三纲"体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是一种误读。其实,"三纲"体现了儒家"仁义"和"仁爱"的伦理精神,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秩序,其本质内涵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体现小我服从大我、个体服从全体、部分服从整体的"抽象理想"的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视野下,应该抛开片面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全面地审视"三纲",从中汲取合理的价值资源,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3.
54.
分化是现代制度的首要特征。从最终动力上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个人得以不断地从对他人和共同体的人身依附中解放出来;个人的自由促成了人们纵向的地位变动、横向的地域流动和活动领域变动,促成了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领域和层面,主要有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由此产生了制度的分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55.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这一课题的实验和实践,使教师由原来无意识的教育工作变为了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教师运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中的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操作能力和智力水平同步发展;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发展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想象能力,实验班学生适应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思维,智力提高,这一课题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素质全面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57.
心身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斌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0,21(6):43-4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在理论意义上的认识日益为医学界所认同,对心身医学研究的实践也日益增多。但是从现有的研究工作来看,也颇有值得探讨之处。本文仅就实践、研究框架及理论思考提些看法。1 研究实践中的几个问题11 关于样本的同一性和对照的等效性心身医学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就涉及样本及对照的选择问题。例如,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关系的研究中,常将癌作为同一性疾病来处理,而实际上癌并非单一性疾病,而是许多分散疾病的集合名词,它们在病因、病程、病情都有很大的差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与急性… 相似文献
58.
59.
中西方文明都建构了以家庭和国家为基本结构的伦理世界,西方“country”文明中伦理世界的命运是“悲怆情愫”,中华“国家”文明的文化条件和伦理精神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不只是家庭精神,也不只是爱国主义,而是身家国天下一体贯通的伦理情怀。“国家”文明创生的家国公正的伦理智慧有日常智慧和“非常”智慧。日常智慧贯穿于人的生活与生命的全程,并通过各种民族节日呈现;“非常”智慧是调节家庭与国家矛盾冲突的伦理智慧,逻辑与历史地展开为两种传统形态,即以“国”为重心的“精忠报国”,以“家”为重心的“亲亲相隐”。家国伦理公正的课题与中华现代文明的百年进程相伴随,从中国革命到改革开放,呈现“伦理建构—伦理革命—伦理解放”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进程。现代中华文明依然是“国家”文明,但已经具有新形态,也面临新挑战,必须以伦理公正实现“国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做出新的“中华”贡献。 相似文献
60.
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之后,哲学转向现代形态。“知识形而上学”是近代哲学转向现代哲学的逻辑主线。近代知识论企图为“知识”建立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现代分析哲学、诠释学虽然否定了知识论的这种妄想,但他们仍企图通过语言和诠释为知识找寻一种深层的根据;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后现代主义则在知识异化形态下引发了对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的追问,其实质是追问知识的价值问题。这一逻辑转换召示了哲学对科学知识更全面、更合理地把握和理解,召示了哲学向时代敞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