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听写任务下儿童汉字输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听写任务,考察了小学六年级儿童的汉字书写心理过程。结果发现:正确率与频率成正比,与目标字学习年级成反比;书写错误主要是别字错误,错字错误少;在错字错误中,超过75%的错字部件正确;在别字错误中,同音错误比例最高,其次是同声旁错误;不同特性的汉字,儿童所犯的错误不同。本研究的结论是记忆有助于儿童汉字书写,汉字构字规则以及同音字多、声旁表音等汉语语言学规律对儿童汉字书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42.
任桐 《学海》2001,3(3):84-89
现代国家意识伴随着一个国家由传统步入现代化的进程而产生.从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启蒙一代风气;到洋务运动被动接受现代文明的挑战;再到甲午战败,民族救亡运动空前高涨,社会变革呼声不断涌现;现代国家意识在中国士绅阶层的萌芽到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蹒跚.本文从平等、主权、开放、民主等角度论述其对于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华夏中心意识、天下概念乃至闭关锁国传统、专制思想的根本性冲击.正是由于这一意识的形成,使得中国人对于国家间平等和世界秩序有了新的体认,也使得中国在汇入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的同时,腐朽的封建制度逐步走向瓦解.  相似文献   
243.
汉字识别中形音义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基于语义的和基于语音的启动范畴判断作业,在不同的SOA条件下,考察高频汉字识别中形音义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高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序为字形—字义—字音的顺序。这一结果揭示,高频汉字字义的提取更符合直通理论的预期。高频汉字的语音是自动激活的,但语音的激活可能发生在字义通达之后。  相似文献   
244.
梁漱溟将“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解决首先寄托在对大众具有精神感召力、能担当感化人生向上、维持社会正常运行使命的圣贤人格造成上。他融合儒家和现代生命哲学思想,对儒家式的圣贤人格进行了理论重构,提出这种人格应具有思想力、能明辨是非,有真性情,为求真理而力行,富有创造力、意志力、宽容心。人格的道德追求已由传统的“至善”转换为“生命流畅”。他结合乡村建设实践,探讨了通过圣贤特质的人格范导功能,影响大众人格境界提高的人格培养模式。就现代人仍需要通过现实的模范体现的理想人格境界作为人生范式和价值取向导引来看,粱漱溟的理论和实践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45.
褚洪深 《中国道教》2001,(3):47-48,52
茅山顶宫山门两侧有“道炁长存,万寿无疆”八个大字。这个不多见的“炁”当作何解?据《句容文史资料》第五辑《“炁”字解》:“道经中用‘炁’作先天气的代号,用‘气’作后天气的代号;在丹经里,精化之气用炁,吐纳导引之气用气,‘炁’字实即丹田的同义词。”又引“《抱朴子内篇·至理》论行气之妙,凡有关道术的都用炁字,有关呼吸气则用气字,两字用法有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246.
吴晓林  高珊 《伦理学研究》2007,(4):F0003-F0003
人类的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从集权到分权、从等级到平等、从强权统治到多元治理的转向,无不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真正的政治不先向道德宣誓效忠,就会寸步难行。”(康德语)在道德与政治相互冲突的时候,道德就会剪开政治所解不开的“死结”。彭定光教授独著的《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从伦理维度审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47.
郑维伟 《学海》2020,(3):119-127
卢梭对情感与现代政治关系的思考开启了反思现代性政治的先河。他从自然到社会、自爱到自利的历史变迁中,论证了情感相对于理性的优先性。阿伦特区分了同情与怜悯,前者是不苦之人对不幸的人、上层人对底层人的情感;后者则是对同情的扭曲,是对毫无切肤之痛的歉疚,是一种伤情和滥情。具有悖论意义的是,当以这种滥情诛心时,伪君子成为对他人最廉价最严重的指控,向虚伪开战最终只能强化之。施克莱是卢梭研究专家,对阿伦特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有比较精深的把握。她认为阿伦特的论证并不充分,有倒果为因之嫌,施克莱的底层视角和历史眼光,使其对情感与现代政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状态下,情感的扭曲和弱化可以借助不同的道德策略来重新找回。怜悯和同情即便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向导,但确有限制残酷、促进人类团结之效,只有将其转化为责任和正义,才能实现平等的价值承诺。因此,情感与政治关系的根本结局最终取决于自由平等的政治建构,而虚伪往往成为自由民主的润滑剂。不过,施克莱虽没有清楚地阐释虚伪的类型及限度,却启发了同侪思考。  相似文献   
248.
只有认真审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才能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所理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思考始终是所谓"中国问题"的重心所在,而根植于传统伦理型文化的"中国经验"或"中国智慧"无疑又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性理念。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尤其需要严肃对待孔子开启的儒家伦理传统并进行创造性转换,以求得民族精神的新生和社会的精神基础。这意味着,由反传统主义者所策划的持续一百多年的"文化内战"应该休战,"西方经验"无法成为医治"中国问题"的良方,重新接续中国道德传统,确立具有伦理关怀的新道统,以"中国经验"医治"中国问题",乃是建构优良社会伦理生活的最佳途径,这同时也有助于改造社会结构和推进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49.
马蕾 《美与时代》2014,(8):75-75
中国古代图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通过从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在创作过程中的相似性的角度出发,总结其中单纯与简化、同构与共生等规律,力图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寻求美的法则,探求创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250.
徐晗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4-144
中西方的女性虽同属“第二性”的地位,但中西方女性的生存状况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文学形象并不能一概而论。自80年代开始,中国大量译介、借鉴、吸收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批评来探讨、解析中国女性文学形象,将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放在同一纬度,明显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而,我们要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重新构建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