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16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王伟宇  刘鸽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58-60,127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军心理服务机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军心理服务机构建设提出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2.
耶稣基督建立的教会进入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生活观念不断更新的发展社会。教会受到多元挑战和世俗化的冲击,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惑。圣召减少、信仰淡化,教会神圣性的消退。面对挑战和危机,教会在自我反思中往往习惯性的把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归类到社会,  相似文献   
883.
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平面设计艺术源于原始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现代平面设计在造型、表意、寓意诸方面,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也都与民间美术息息相通。民间美术的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有直接运用、间接运用和元素重构等不同方式,均以丰富的内涵和存在空间为当代平面设计的艺术语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84.
2011年7月18-20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宝鸡文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宝鸡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885.
下一代人面临着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高科技的挑战和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人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会大大超过以往。能力不仅包括设计、实施、管理等生产能力,还包括与自然与人,特别是社会竞争,协调等的生活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调整不良心态的心理调适能力。而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实施具有现代特色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886.
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语境中,艺术所指向的不是闲情逸致的欣赏,更不是感官刺激的娱乐,而是充分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政治功能。他们认为艺术能够揭示被现实遮蔽的真理,改造在异化社会中沉沦的人性,推动社会的变革。他们对艺术功能的分析至今仍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7.
谈“围”与“透”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与透是中国画构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围与透运用得当能给画面带来气韵生动、意境空灵的效果。室内设计中空间的组合,也常常运用围与透的处理手法。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不仅仅是利用设计媒介分割,而且利用具有空透、连通性的元素进行分隔,既使室内空间分割合理,又给居住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88.
学诚 《法音》2011,(11)
(2011年11月2日)一、佛教文化的历史影响远在2600年前,在宁静的尼连禅河岸边的一株菩提树下,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夜睹明星,觉悟成道,成为伟大的佛陀。经过无数风雨沧桑,佛教从最初追随佛陀的五比丘僧团,发展成为亚洲人民最普  相似文献   
889.
创造性思维是把新的思索、新的发现引到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以发挥积极的作用.设计是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三者有机互补互动的创造性活动.基础教学内容的设定,要站在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把现代艺术的一些美学意念引进来,以培养创造性的艺术思维能力.基础教学内容要有实际意义,内容合理.  相似文献   
890.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到"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既能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又可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