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6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广义量词理论对英语中一些特定的量词句进行分析,把其中两个单态式量词合并成一个多态式量词。Keenan证明了这个多态式量词的意义不能化归为两个单态式量词的意义,即多态式量词的意义不能从两个单态式量词的标准意义推演出来。Keenan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本文尝试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对汉语类似的多态式量化句进行个案处理,采纳组合范畴语法针对自然语言表层结构的词汇主义方法,遵循部分表达式的意义决定整体表达式意义的组合原则,从两个单态式量词的非标准意义推演出整个多态式量词句的量化意义。  相似文献   
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宗教、处理宗教问题以及做好宗教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的宗教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总纲要。在新时代,应深入研究其内在逻辑和层次,深刻把握其基本内涵和主要价值,以科学认识为引领、以系统部署为遵循、以使命责任为指向,实现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不断夯实理论根基、拓宽实践路径、丰富时代意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更好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23.
张慧  刘燕君  史燕伟  张南 《心理学报》2022,54(4):398-410
基于自我验证理论, 文章探讨了客户支持能否通过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促进员工服务绩效(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以及员工促进定向和内控的调节作用。针对3时间点的调查得到652名员工和139名主管的配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1)客户支持会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组织自尊, 进而显著影响他们的角色内服务绩效和主动服务客户行为; (2)员工促进定向正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 (3)员工内控负向调节客户支持对员工组织自尊的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员工服务绩效的机制研究, 为组织提升员工服务绩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24.
目光注视在人类社交以及捕获和维持注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 目光注视如何与客体交互以引导注意分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 本研究采用双框线索范式, 以具有两种注视方向(直视或回避)的面孔或实物作为客体, 通过操纵线索到目标间的SOA来考察目光注视对客体注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1发现, 目光注视对客体效应的影响只出现在300 ms SOA时; 进一步分析发现, 客体效应的差异来自于直视条件下被试对无效相同客体位置上的目标比回避条件下反应更快。这表明与回避目光相比, 直视更能捕获我们的注意, 从而产生更大的客体效应。实验2将面孔对比度反转, 排除了低水平物理特征对实验1结果的影响。实验3使用两种注视方向的眼睛叠加杯子作为客体, 以探究目光注视效应是否能扩展到其他客体中, 结果与实验1相同。本研究结果表明, 目光注视能够与客体交互共同引导注意分配, 直视更能捕获注意, 但受SOA的影响, 上述结果支持了感觉增强理论。  相似文献   
925.
陈晓  谢彬  彭坚  聂琦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63-1481
随着组织广泛的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强度增加,员工之间面对面的、真诚的社交开始呈下降趋势。职场孤独感成了困扰员工的普遍问题,引起了企业管理实践界高度重视。通过综述已有文献,本文指出过往研究虽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带来的消极影响效应并有效提高了组织对职场孤独问题的关注度,但尚未系统回答“如何预防与应对职场孤独感”。为了引导员工对职场孤独感的科学应对,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员工视为能动的主角而非被动的承受者,并探讨职场孤独感与员工应对行为的关系,为如何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建设性对策。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预防与遏制职场孤独感,有必要系统性地探讨职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综合过往研究,本文发现职场孤独感区别于其他消极情绪的核心在于:职场孤独感源自于高质量职场人际关系的缺失。与此观点对应的是,Wright和Silard (2021)认为当员工实际的职场人际关系未达到预期水平,员工会认为职场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产生孤独的体验。Wright和Silard (2021)的观点反映了职场孤独感是一种员工未实现期望社交目标而导致的心理体验。循此逻辑,本文采用与目标实现过程相关的调节匹配理论来解释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制,为预防和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对策。以调节匹配理论为框架,本项目拟解决三个问题:(1)领导与下属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领导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2)员工与团队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团队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3)员工如何依据不同的团队调节氛围来选择社交应对策略,以及社交应对策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通过新颖的多项式回归分析与曲面响应分析方法,本文力求重构传统的职场孤独感的研究思路,为职场孤独感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将调节匹配理论引入职场孤独感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和应对,呈现了职场孤独感现象在组织中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926.
近年来, 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投向群体情绪感染, 即群体内部成员间的情绪感染交互过程。群体情绪感染不仅包括个体间的直接情绪感染, 而且受到群体认同、共同行为以及集体规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集体仪式的过程框架, 分析集体仪式的三要素即同步动作、共享注意和共享意义与群体情绪感染的关系, 能更清楚阐述群体情绪感染的发生与增强过程:集体仪式通过自我定型和自我锚定增强群体认同, 在认同基础上的身份融合促进个体关注群体身份, 导致个体的自我表征发生转化, 社会自我的突出使其更容易接受群体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最终增强了群体情绪感染。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群体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丰富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27.
何木叶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22,45(5):1273-1279
扎根理论在多学科研究中呈上升趋势,但运用误区和难点制约着研究质量。基于扎根理论的核心原则剖析常见的运用误区:忽视理论生成、将系统方法论窄化为编码程序、将理论抽样混同为目的性抽样或初始抽样;将理论等同于数据;重机械编码轻备忘录写作和持续比较。总结理论抽样、理论、适宜编码、备忘录撰写和持续比较的具体策略。最后提出扎根理论运用研究应秉承扎根、融合创新,注重系统性、规范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28.
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动词加工的ERP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名右利手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的同时,通过119个头皮电极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ERP),以此来探讨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间的加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时窗,在左半球枕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正走向上更小。在300~400ms(即类似的N400)时窗,动词类型效应出现在中线和左半球的更大的区域上,特别是中央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负走向上更大。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可以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929.
王南湜 《哲学研究》2012,(3):3-9,127
<正>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转变。大致上说来,这种转变的核心之点,是从一种笼统的实践哲学转向回归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即从包含实体性哲学范式和主体性哲学范式两种类型的理论哲学回归实践哲学,进而转向回归历史唯物主义。①这一转向所关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盛行了几十年的黑格尔主义阐释范式的超越,二是对于原本马克思思想的关注,三是对于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性关注。而由这些方面的转变,形成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核心问  相似文献   
930.
杨学功  席大民 《哲学研究》2012,(4):3-11,48,127
<正>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最为重视的马克思历史理论之一,甚至被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部分,但同时也是引起最多争议和质疑的部分。然而,无论是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之"五形态"与"三形态"的争论,还是关于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争论,抑或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