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趋势特点。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复兴下的存在主义人类学转向和趋势影响了具体学科的研究路径,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基点、研究内容和方法。"人之主体性"的研究基点、哲学人类学的方法特色、存在主义的伦理阐释方式、对道德主体的价值定位、对道德精神史的认知、对后资本主义社会新矛盾的判断等奠定了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存在主义人类学范式的研究基础。存在主义人类学既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方法,又是线索。历史逻辑与主体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是将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与主体观念结合在一起论证道德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本方法,是当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论原则。在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从人的角度出发,突出人和人的主观性之研究特点日渐突出:它反映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认识中,呈现在当代俄罗斯伦理学家的研究内容里,还表现在对未来发展的道德预测中……  相似文献   
52.
肖雄 《中国哲学史》2022,(3):108-116
梁漱溟、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学者的政治哲学均将中西政治传统之根本差异理解为其背后的“精神-主体性”之差异,这种解释可以方便地称之为政治哲学中的“智识之辨”。这种解释不止于描述中西政治在制度表现、社会组织、人际秩序等现实政治运作上的不同特征,而且试图在认识论(广义)、主体性及存有论上解释何以会有这种差异。这种“精神-主体性”的解释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何以没有孕育出民主以及如何开出之;另一方面是要说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为建立文化主体的自我认同、避免现代文明的流弊、纳现代文明于传统等目标奠定思想基础,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批判中实现返本开新。  相似文献   
53.
韩琦  田立年 《哲学动态》2022,(11):26-34
青年毛泽东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以调和目的论和义务论、克服自我实现主义弊端的至善论思想为理论主旨,从结构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以终极对子“心理”为核心的道德本体论思考,二是以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内容的两大伦理学主张,三是心力为本的伦理学旨归。两大伦理学主张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个人主义集中反映了价值原则,现实主义集中反映了真理原则。以“诚”为中心原则、以价值和真理及相互关系为根本逻辑形成的两大思想链条是毛泽东早年思维结构中的关键内容,对其实践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此后其更加成熟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潜在线索。  相似文献   
5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5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合理性的伦理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医学模式的界定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医学模式 ,用以描述和引导当下的医学观和健康疾病观 ,如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卫生生态学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医学模式等等 ,此外仍有学者坚持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设想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已为国际绝大多数学者所肯定 ,被广泛地运用于指导实践。由于新的模式不断提出 ,理论界有必要给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更多支持 ,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视角进行讨论 ,从这一点看 ,作…  相似文献   
56.
心身医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在理论意义上的认识日益为医学界所认同,对心身医学研究的实践也日益增多。但是从现有的研究工作来看,也颇有值得探讨之处。本文仅就实践、研究框架及理论思考提些看法。1 研究实践中的几个问题11 关于样本的同一性和对照的等效性心身医学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这里就涉及样本及对照的选择问题。例如,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关系的研究中,常将癌作为同一性疾病来处理,而实际上癌并非单一性疾病,而是许多分散疾病的集合名词,它们在病因、病程、病情都有很大的差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与急性…  相似文献   
57.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努尔曼·马贤伊斯兰教在南朝鲜同我国当代社会相适应的联结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但是不能不看到,以往由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在10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58.
儒家人物关系论与现代生态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的人物关系论是建立在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上的。基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哲学基础,儒家提出了“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人物关系原则。这对于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学、保护环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9.
走出形上学的迷失而进行形上学的重建,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哲思的主题.自上一个世纪的上半叶,冯友兰先生就率先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的逻辑分析法,建立了一个纯形式的形上学体系--新理学,超越了中国传统哲学没有形式化系统的形上学的局限,提高了中国传统形上学的空灵性、抽象性、范畴化、概念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但是他的这种新理学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脱节与失序;因此如何克服和超越这些历史限制,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历史课题.他的新理学之"由正入负"的方法论取向,确为中国现代形上学的新开展开辟了新方向,因此我们可以由"照着讲",而"接着讲",进而在现代逻辑、现代哲学和生活世界的三项互动的场域及其变动中,实现中国现代形上学的名与象、智与仁、思与诗、形式与内容、德性与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使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之重要的一支.  相似文献   
60.
医疗事故纠纷的本质及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纠纷及处理的道德本质和司法原则在于对病人权利的维护。强化医务人员对病人生命与健康的医德责任感和病人权利意识,并使之成为自律、自觉的行为是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的第一要素;而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法律的制约机制,对医疗事故的防范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