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翁溯利 《天风》2018,(8):33-34
人们没有时间思考,这是现代生活的一种心灵危机根据法新社报道,美国人好像"饥渴的媒体吸毒者",平均每人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网以及使用手机上的时间长达九个小时……媒体信息己经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信息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不但改变了人类接受信息的速度,也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思想形态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72.
当前,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威胁。防止极端思想蔓延和暴力恐怖主义,需要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建言献策,寻找有效解决办法。时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金英《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一书,提出了“文明的交融才能实现未来和平”这个中心主题,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中华智慧,也是对西方一些组织和学者从对立的立场观察不同文明,强调“文明冲突”并欲以某一种文明“重建世界秩序”的悖论与自大的批判与回应。当前,出现了人为制造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挖深不同文明之间鸿沟的不正常现象,该书出版可为社会备方面认识伊斯兰教有所帮助,对穆斯林群众树立“去激进化”思想防线增强信心,为“去极端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3.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来浸润藏传佛教发展,推动藏传佛教作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阐释,是藏传佛教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新时期新阶段,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根本目标就是不断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充分发挥佛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4.
骆海飞 《法音》2021,(8):62-67
月西法师(1915-199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早年就读于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深受太虚大师人生佛学理念的影响。人生佛教以人生为起点,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1])月西法师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年代,因应潮流的起伏变迁,承接古圣先贤的思想,探求佛教的发展之路,走出了他不一样的佛教人生。  相似文献   
975.
天主教神学的本地化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官方的倡导,对教会来说尤为迫切。欧洲有传统神学,拉美有解放神学,非洲有黑人神学。而我国还未诞生自己的本地化神学。真正的本地化神学应在普世公认的神学框架内,与中国现实相契合,与普通信徒相结合,尤其是要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社会关怀应该说是天主教的传统,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政府需要宗教组织参与社会关怀,弥补政府的不足。盛京仁爱的实践与经验或许可以尝试地探索  相似文献   
976.
谢牧 《天风》2016,(9):58-58
据7月29日《现代快报》报道:南京一名幼儿园老师无证驾驶且超速被交警查到,她一开始不断撒娇,希望交警能够放她一马。遭到交警严词拒绝后,该女子竟声称如果非要罚她,她就要嫁给这位交警,赖上交警一辈子,这让交警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977.
中国佛教向何处去?关心者日众。 1995年11月初,由海峡两岸学术界共同发起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研讨会”,在刚刚成立的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召开。少长咸集,主题明确,气氛热烈。各位发言者认真宣讲自己的论文,多所创获。但是,轮到我发言时,经过考虑,我决定将事先准备的发言稿搁置一边。  相似文献   
978.
宁莉娜 《哲学分析》2023,(6):3-11+190
金岳霖是现代逻辑在中国得以研究并传播的奠基者,他将现代逻辑方法引入中国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之中,开辟了一条创新性的学术发展路径。从金岳霖逻辑思想的展开方式看,无论是关于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自然科学、逻辑与社会生活之间关系的阐述,还是承载逻辑教育使命的现代逻辑知识体系的呈现,都表现出其逻辑思想具有鲜明的融通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特征,这也使得充满现代逻辑意识的中国逻辑学研究成为世界逻辑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79.
建筑的功能从原始时期的遮风避雨,到如今体现出更多精神上的关照及文化上的映射,始终围绕着人的需求在不断被创新和改变着。因此,建筑中人性化空间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为被讨论的话题。基于此,从建筑表达出的光线、颜色、声音三个方面,探讨除了物理空间的适度之外,其他对于人心理影响颇大的感官要素,以期对现在乃至未来人性化空间设计有所启发,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富有精神内涵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980.
王景迁  于静 《管子学刊》2006,10(2):111-117
《格萨尔》史诗蕴藏的丰富的生态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与宗教信仰,其哲理基础是二元的,藏传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教理念是史诗中生态文化的主要哲理基础。古代藏族人民以宗教信仰与宗教惩罚、部落法规及习俗禁忌等社会机制为手段对藏区的自然生态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在藏区建立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在生态问题叠出的今天,探讨史诗中的传统生态文化向现代生态文化的转换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与自然观,转变生态理念,完善生态保护的制度化、规范化则是进行现代转换的三条主要途径。唯此,《格萨尔》史诗才能在生态的21世纪更加凸显其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