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17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82.
庆道 《中国宗教》2022,(6):44-45
清规是中国禅宗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僧众日常行事的规章,是唐代中期以来禅宗丛林创行的僧制。中国佛教从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以后,就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的措施,例如,支遁创立“众僧集仪度”,慧远创立“法社节度”。唐代中期,禅宗盛行,百丈怀海于唐元和九年(814)创立禅居制度,成为新的丛林规制,世称“百丈清规”.  相似文献   
83.
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4.
印顺 《中国宗教》2018,(9):18-20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N年。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曾经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宗教依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本期专题特别刊载相关文章,重点阐述如何发挥宗教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宗教文化在“民心相通”上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5.
田雯 《中国道教》2018,(3):19-21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常常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金钱和权力,在获得财富和权力后却无福消受,这样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屡见不鲜。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长期积压自我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类似的行为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86.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7.

伴随着中医政策的调整,以朱琏创建的“新针灸学”为代表的现代针灸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1955年):现代针灸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强调中医科学化,现代针灸学成为针灸学的主流;第二个阶段(1956年~1989年):现代针灸学被长期边缘化,针灸学复归清朝之前的基本体系,传统针灸成为了针灸学的主流,并延续至今;第三个阶段(1990年~至今):现代针灸学再度受到关注,学术界认识到针灸科学化、现代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传承又有利于创新的中医政策,避免政策的重大摇摆。

  相似文献   
88.

基于现象学方法,以《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有关人的存在与心神的几个追问为线索,阐述了中医关于人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三个命题:其一,人是自主的和有态度与行为选择自由的一种存在,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的期望寿命;其二,得神和守神是人之存在的本质特点,对于人类的疾病而言,调神和守神永远处于中医序贯治疗的首位;其三,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是人病不可愈的根本原因,人可以通过自己意志的力量,去实现“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达到“终其天年”期望寿命的目标。认为中医关于人存在本质的这些追问和回答迄今仍具有很强的科学价值和生存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
郑维伟 《学海》2020,(3):119-127
卢梭对情感与现代政治关系的思考开启了反思现代性政治的先河。他从自然到社会、自爱到自利的历史变迁中,论证了情感相对于理性的优先性。阿伦特区分了同情与怜悯,前者是不苦之人对不幸的人、上层人对底层人的情感;后者则是对同情的扭曲,是对毫无切肤之痛的歉疚,是一种伤情和滥情。具有悖论意义的是,当以这种滥情诛心时,伪君子成为对他人最廉价最严重的指控,向虚伪开战最终只能强化之。施克莱是卢梭研究专家,对阿伦特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有比较精深的把握。她认为阿伦特的论证并不充分,有倒果为因之嫌,施克莱的底层视角和历史眼光,使其对情感与现代政治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社会状态下,情感的扭曲和弱化可以借助不同的道德策略来重新找回。怜悯和同情即便不能作为公共政策的向导,但确有限制残酷、促进人类团结之效,只有将其转化为责任和正义,才能实现平等的价值承诺。因此,情感与政治关系的根本结局最终取决于自由平等的政治建构,而虚伪往往成为自由民主的润滑剂。不过,施克莱虽没有清楚地阐释虚伪的类型及限度,却启发了同侪思考。  相似文献   
90.
医案作为叙事文本,可进行故事分析与叙事分析。叙事分析结果能够完善故事分析结果。叙事医学提出的细读方法是医学叙事分析方法的集大成者。为增加医案研读结果的完整度,借鉴叙事医学的细读方法,提出了分析医案“框架”、“形式”、“时间”、“情节”、“意愿”的方法,介绍了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伦理性、主体间性特征等叙事医学概念对医案分析需求的启发。为了便于记录与规范医案叙事分析的过程,设计了医案叙事分析表。本研究丰富了医案研究方法,扩大了叙事医学细读方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