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杨功焕教授的著作《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调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的影响占81%,人口因素占19%.说明20世纪90年代是人群死亡模式发生巨大转变的10年.吸烟和饮食为主要行为因素.必须进行行为干预,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包括医疗保险、实行健康促进战略、进行行为革命、对全部医务人员再教育,以适应后医学时代.  相似文献   
82.
《老子》既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又渗透着战略性思维,其战略思想与《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有着辩证统一性,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新时期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中国天主教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必须顺着良性循环的模式,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拓展神学思想和民主办教建设进程。作为一名在基层爱国会工作的教友.  相似文献   
84.
《学海》2022,(1)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重要目标。"时空伸延"与"时空压缩",是"四化"在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呈现的不同逻辑与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四化"同步发展,遵循统筹兼顾与集成创新的时代逻辑,主要改革进路为深化产业创新集成改革以优化区域经济格局,深化城乡融合集成改革以优化工农城乡格局,深化资源要素集成改革以优化市场配置格局,深化平台示范集成改革以优化战略支撑格局,形塑纵深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5.
回顾美育之历史,可知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美育的时代内涵体现在满足个体精神需要的直接目的和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上.当代美育在宏观层面上的结构不平衡特点和微观层面呈现的诸多不足使大学美育承载着更多责任.以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大学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86.
九月的吉他     
大学时代,简单的宿舍生活使我们寂寞,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纯而真的回忆。那时候,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住了8个人。大家都是不得已才跑来读这样的三等学校的。内心的落寞,使彼此的话题都较少更令人窒息的是,每到晚上,大家  相似文献   
87.
在消费社会,封面女郎成为无所不在的审美景观。在自我与他者的双向凝视中,封面女郎建构着观赏主体,也建构着自我。她美丽动人但刻板单一,诉说着关于美和美的标准的霸权;她是商业操作的产物,带着刺激消费的假面;她是消费时代的仿像,是带着面具的怪诞。认清封面女郎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消费时代看到在美的名义下,"她"追求形式的单调枯燥,没有灵魂的空虚,缺乏内涵的平淡和重商逐利的庸俗。在视觉刺激日益肆虐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提高审美品位,塑造健康的审美人格,追求高尚的审美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88.
浅谈数字时代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摄影的历史很短,只有几十年时间,而中国的摄影教育起步更晚,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数码影像技术普及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摄影专业教育如果要有更光明的前景,应该努力使摄影教育适应目前的摄影文化,使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摄影人才,只有当学生能在摄影市场中参与竞争时,整个大学摄影教育才能健康的发展。摄影教育系统随着时代变化也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科技及新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9.
人们对教师的记忆,大多在于早年学生时代的班主任、语数老师。不得不承认这些老师平均花费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更多。我多希望当我两鬓斑白时,孩子能依然记得我一他的音乐老师,而不会像余秋雨在《老师》中所言:我尴尬地望着他,终究记不起他的姓氏。“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只凭和学生每周二节课的相处。教授课本内容,岁月长河很快就会将我从他的生命中冲刷得无影无踪,我没有理由不去思考寻找进驻孩子心灵的机会。  相似文献   
90.
重要更正     
《美与时代》2013,(6):8
一、本刊2013年5月上旬刊(总508期)辛塞波同志的《建筑教育人文体系的多元构建和拓展》一文,第126页左栏"一、建筑教育人文体系构建和拓展的时代必然"第5行中"未能"二字应删去。"未能"二字为我刊编审过程中所误加,致使该句所表达的意思错误。为此特向作者、读者致歉,并接受教训,尽量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